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二上朝堂(感谢吟白的月票) (第1/3页)
“这个要不太女给驸马去封信吧。”司剑想了想道。 “你觉得他能不知道这些奴隶原本是被若敖越椒强掳的流民?只是从来没有告诉我们罢了……如今他们被训练成士兵送去了北伐战场,恐怕时时刻刻都被驸马的人盯着在,一有异动怕就要身首异处,这些流民……”芈凰可以想见若敖子琰一定已经派了人时刻盯着他们。 “这件案子确实挺难的,司剑也想了好几日,都无法,若是在战场上,司剑宁愿痛痛快快打一场,也不像如今,顾虑这个,顾虑那个……太女,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陪这些百姓每日一起等,我们已经尽力!” “可是我不想一等再等了!” 芈凰目光落在头顶天青色的油布伞,伞上画着的几株青云直上的紫竹,遮在她的头顶,她不禁想起去年那个雨天,淡淡说道,“走,我们回宫上朝!” “是。” 收了油布伞,芈凰登车而上,然后从宫车的暗格中拿出笔墨绢布,随着马车荡荡而行,玉笔在她的手中快速地字字如珠落下。 “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儿臣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父王乃荆蛮之主,万民之首,承天景命,泽被苍生,岂能不居安思危?以求木茂,以流长也。 太师常曰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而忽致乱亡,民心去也,殷商代之;商纣造宫室,建酒池,宠妲姬,囚贤人,施酷刑,害忠良,终成周代之;吾楚人本淮夷,成周初立时,尚不得一席之地,仅三十里之楚子,三百年来,刀耕火种,开疆拓土,众氏族鼎力相助,万民同心,虽岁岁河决,人心不亡,每战必胜,武王终成王霸之业,夏商周之功,与成周南北分治九州至今。 然今岁,吾楚地得天之幸,河患退去,人心却要亡矣。 有一郑国巨贾于吾楚地,略卖楚人,为患各郡,时有五载,楚国之民,去其上万,岂是数年可复得,若是不治,人口空虚,日胜一日,人心何存? 渚宫无缺,寰宇清谧,盖先祖武王文王爱民如伤,民心固结而不可解也。父王爱民之诚,不下于先祖。儿臣特请父王之德意下达于民,致民间之疾苦能上诉于上。” 渚宫,金殿之上,女子拿着手中的白绢,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念着,最后伏地三拜,叩请道,“国以民为本,百姓之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皆乃儿臣之咎也。今儿臣闻百姓失亲之苦,郑国商贾连掳楚人数载,日夜惶恐,唯有伏乞父鉴,奏准刑狱司寻回万民,重振民心! 叩请父王圣恩!” “什么?” “一个郑国商贾在我楚国掳了数万楚民!” 楚王昏昏沉沉中听到这一句,从梦中猛然惊醒。 “大王,太女确实说有一郑国商贾掳了我们数万民众,您没有听差。”赵常侍附在昏昏欲睡的楚王耳边又复述道,楚王闭着眼听完,再也不睡不着了。 那老眼昏花的胡蜂眼陡然一睁,拍案而起,犹如一场暴风顿时席卷了整个朝堂,只见他犹如一头暴怒的狮子,恨不得冲下九级玉阶亲自问一问芈凰究竟是谁掳了他的臣民。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我楚国千辛万苦派兵前去救援他郑国,而他郑国一商贾却敢在我泱泱大楚的荆蛮大地,劫略寡人之民,可恨,可气!” “这背后肯定是郑公那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