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6章 粮食战争3 (第1/2页)
无论哪个朝代,当权者饿肚子肯定是不行的。他们手里握着的是兵权,如果他们饿肚子,必定会从某些地方强取豪夺。 果不其然,朝廷立刻巧立名目,开始强行征收官粮。 这可是征收百姓们保命的粮食,征收难度自然是很大很大。 大辽国朝廷,立刻使用军队,对粮食进行征收。一旦军队介入,那就是强制性的,虽然有人反抗,但是依然拦不住暴力的脚步。 很快就征收了一部分粮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百姓被无辜打伤甚至被打死。 百姓的粮食被抢,自然就让这些人无以为继,虽然达官贵人是有粮食可以吃了。 可是百姓们的救命粮食却是没有了,人不可能眼看着自己饿死,这种乞讨是不可能成功的,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得到粮食,那就是去抢。 数不尽被强征的百姓,开始拿起了武器,开始针对权贵们,想要冒死虎口夺食。 一开始,当权者自然是铁腕治理这些人,让他们立刻见识到自己的厉害。 这种铁腕手段,一开始还有些效果,可是随之而来,却是更大规模的顽抗。 大辽国朝廷的当权者,很快意识到这样子下去,绝对是不行的。 不解决粮食问题,只怕整个大辽国将会陷入混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不愿意自己的江山变得如此飘摇,他迫切的想要粮食。 可是这个时候,葛岩依然还没有将粮食投入进去。 知道大辽国的政局已经很动荡了,这时候葛岩突然派出特使,找到了大辽国的显贵,给大辽国皇帝,递交了一份愿意帮助大辽国渡过难关的国书。 葛岩这时候递交了国书,无异于雪中送炭。 可是这份国书十分详尽,表明了提供援助的条件。 依照市场价格进行销售性支援,供给量为西宁自行量力而行。 西宁的意识很明显,送给你们是不可能的只能卖给你们,而且价格还不能你们说了算,还得市场说了算。 给大辽国的选项,没有否定的可能性。如果不接受西宁的建议,那么就面临整个大辽没有粮食在市场上流通,那样子的恐怖结果是朝廷根本无法承受的。 大辽国皇帝只能点头同意了西宁的援助方案。 大辽国朝廷为了稳定政局,直接自主性的帮助宣传西宁前来救援的方案。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对于西宁的援助都是翘以盼。 可是西宁的援助,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强烈。他们只运来了一百船的粮食,顺着河道南下,一直走漕运和江河,运送往大辽国主要的一百个城市。 这么一点点粮食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便大辽国觉得这个援助太小儿科,可是他们也不敢强求西宁做什么。毕竟如果西宁放弃合作,大辽国大乱之后,只怕是整个大辽国就要完了。 西宁的粮食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在大辽国开始流通,而此时的粮食价格,已经暴涨到了六百文一石。 当所有人看到西宁的援助依然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