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利大于弊 (第1/2页)
不知不觉,葛岩在南陵城也呆了足足三个多月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葛岩活得就像一个大魏国的子民。整个大魏国的朝廷似乎也没有把他当成外人。葛岩没有彻底的表态,究竟自己是大魏国的人,还是西宁国的人。 其实有不少人,已经默默的认为,葛岩已经选择留下来。 可是就在大家都这么认为的时候,葛岩开始了他的行动。 经过三个月的不停酝酿,此时他已经说服了足足五六千名有名有姓的商贾。这些人开始积极的在朝野活动起来。 这些人都是猴精一般的人物,几乎不停的朝着那些朝廷官员的府邸串去。如果想让葛岩去说服这些朝臣帮自己说好话,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如今换成了这些朝廷要员的昔日金主上门游说,这件事情几乎没费什么劲就说动了。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被游说成功,他们或许也不敢上书。因为之前皇帝已经摆明了要封锁边界,不和西宁国产生贸易上的往来。如果这个时候去上书说这个事情,无异于和皇帝作对,这是一种忤逆圣意的表现。 可是如今却是不同了,因为光御史言官那边,就有八成的人开始草拟奏本。 这些人平时都会互相走动,在了解到大家都在草拟奏本的情况下,自然是开始分工协作。 于是乎,在十天过去了,皇帝在上书房里面,突然就出现了八十余本关于请愿开放边境,与西宁国进行贸易的奏本。 皇帝魏佶雷霆震怒,将那些奏本部掀翻在地,这还不解气,还在上书房骂这些言官骂了半个时辰。 皇帝怒的消息传出了宫外,御史言官们却并不畏惧。 因为大魏国有不杀言官御史的惯例。他们只是就事论事,无论如何都罪不至死。 既然有了这个肆无忌惮的想法,自然是毫不顾忌的继续上书。就连早朝的朝堂上,由言官带头,紧接着就是文武百官,开始各抒己见,这些人都是受了商贾们的好处,没有办法必须帮着说话。 顿时间,连续七天的朝堂上,都在议论这件事情。整个朝堂上面,简直犹如菜市场一般。你一言我一语,简直让人疯。 皇帝从一开始的震怒,到后来的无奈,最终听多了,也觉得这些文武百官御史言官们,说得有点道理。 随着探讨得越来越深入,皇帝越听也越是心惊,整个人居然开始否决之前作出的判断,开始慢慢的朝着趋同的方向转变着。 可是封闭边境,那可是皇帝魏佶亲自下的命令,如果想让魏佶自己下令重开边境,无论如何,在面子上面都是不好过的。 魏佶即便心中已经有了几分认同,但是为了自己的皇权威仪,暂时也不可能放松这件事情。 整个朝堂上面,顿时陷入了僵局之中。朝野中的文武百官们,给皇帝施加压力,朝野外的商贾,就在不断用钱给文武百官施加压力。 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似乎眼看着就要见分晓了。 入夜时分,魏佶独自坐在上书房里面。他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