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仁智离宫(七) (第2/2页)
野外捕捉不久,野性尚未完全驯除。而小子又疏与管教,才让尉迟将军痛失爱马。” 李渊本身对马匹没什么兴趣,但听说殷清风随军尔行,又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他也想见见这个被他亲自赐婚的少年。所以,就拿这个当借口,传唤殷清风。 殷清风已然解释过了,本不在意此事的李渊问道“听说,两年前你去了李伏威的府上后,他就自动请除王爵。此事,可与你有关?” 殷清风见李渊问这话的时候,眼放精光,心说:“该不是找小爷我来算账的吧?” 他恭敬的回道:“先祖在世时,曾无意中谈论起天下局势。” 李渊和那老者一怔,怎么说起殷峤来了。他们哪里知道,殷清风无论说什么事,总是找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作为开端的习惯。 “小子记得先祖是这样说的,‘关东之地的豪杰,无私心而只求自保者,唯瓦岗寨的翟让与江淮的杜伏威,除此之外,皆私利熏心之辈。 圣人为解民之倒悬,兴百战之师,若有不识时务而阻挡之,则犹如螳臂挡车一般,被义师辗轧于尘土中。’” “哦?” 李渊有些惊诧了,殷峤还有这见识? 殷清风继续说道:“先祖还说,‘江淮杜伏威,非苟且偷生之辈。在占据江淮后,向尚在关中之地的李唐上投降表,可见他是真心臣服的。若天下豪杰,皆像他一般,各地百姓黎民又何来战乱之苦。’ 先祖最后教导说,若小子以后能得见杜伏威其人,一定要多与之交往。日后,若圣人决心启用他,或许他文韬武略不足,但为圣人牧守一州一道,他会竭心为之。 后来,小子得知他出兵助秦王攻打洛阳王世充,再印证先祖的训言,小子自当遵守先祖的教诲。” 李渊和那老者,听得狐信狐疑,一时间辨不出殷清风的话,到底是殷峤说的,还是他瞎编的。 但对证李伏威的过往,好像说的也没错。难道对李伏威的安排是错的? 李渊沉声的问道:“那你是如何劝诫他的?” “小子进他的府邸之前,先绕行了一圈。得他召见后,小子说,‘圣人的子嗣,皆住在宫中。皇室的其他血脉,也有被封为王爵的,但他们的府邸,可有吴王的奢华? 圣人为酬吴王不兴刀兵,免江淮百姓战乱之苦,才赐下王爵与豪宅。但,吴王让长安百姓如何看待吴王?’ 吴王在小子的劝说下,才意识到他之前有居功自傲、行事孟浪之嫌,才幡然醒悟。” 与李渊同期割据天下的,只有保留军队的罗艺活了下来。而那些向李渊投降的薛仁杲、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战败之辈,皆被他杀了。 杜伏威只身来到长安,辅公佑又在江淮搞事,患有重度疑心症的李渊,当然不气了。 虽是旧事重提,但李渊此时还是有些气闷。 当初,他不是不想杀李伏威,只是李伏威姿态转变得太快。又是降爵又是辞官,后来干脆开起了酒肆,让他一直找不到借口。 现在听了殷清风的话,虽然相信李伏威现在对他已经没什么危害,但作为掌控一切的帝王,他没遂了当初的心愿,多少有些不甘心。 李渊看向那老者,“裴监,你看这小儿如何?” 随着李渊这一声称呼,佐证了殷清风的猜想:这人就是裴寂! 但殷清风也在嘀咕,李渊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是问裴寂自己这个人如何?还是别有用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