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未来五年(六) (第2/2页)
,这里也有什么深意,或者是会影响到帝国是否能做到永世? “从大禹将帝位传给夏启开始,每朝每代的君王都将江山社稷视为私产。于是,有了家天下的说法。 家天下的一个表现,包括君王在用度和享受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国库与内藏是有区别。 以汉武帝为例。赤眉军两次掘开茂陵后,成千上万的士卒搬取陵中宝物。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首先,这些世家罕见的宝物如何得来的?第二,如果将这些宝物留给后来的帝王,刘汉江山会不会被取代,或者是晚一些被取代? 小侄从史书中得之,历代都没有制定一个律法,在用度方面去约束君王。没有约束,君王便会为了能享受到瑶台琼室、玉杯象箸、熊蹯豹胎,酒池rou林,而随意挥霍天下之财。 每一年税收是有限的,而君王的享乐是无限的。不加节制的享乐,不但消耗了本该用于国计民生的财富,更让君王无心治理天下。 有道‘吴王好剑,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又道‘上为之,下效之。’ 君王在宫中骄#奢#yin#逸,宫外必然是一派‘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小侄不反对皇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享受。但是,小侄不赞同,皇室没有节制的挥霍。 制定一个政令,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要为后世着想。 若是从当今圣人开始,每代圣人都生前挥霍无度、身后陪葬巨量财富。小侄敢断言,大唐江山最多存在两百年至三百年。 所以,一定要明确规定,国库的钱财只能用于天下黎民。皇室成员的用度,只能取之于内藏。 小侄不知每年税收之后,有多少钱财从国库转到内藏,但小侄谏议最多为两成。若是大唐兴盛了,皇室就多享用一些,税收少了,就俭朴一些。 但是,随着皇室成员的增加,由国库转到内藏的钱财,必然不能保证所有成员都得到应有的享受。所以,小侄愿意将产业的两成捐献给大唐皇室。 只是,这两成捐献给皇室后,皇室不得参与管理。” 李世民思索了一阵后,凝重的说道:“你这个谏议很好。但是,只得到两成的税收,是不是太少了?毕竟,这是一个长久的律令。” “不在于是两成还是四成,关键是看总的税收是多少。如果是两千万贯的四成,和两亿贯的一成,叔叔选哪个?” 李世民沉默的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他问道:“你让官员去经商,你又向皇室捐献,那皇室可不可以经商?” 殷清风摇摇头,“小侄不建议皇室去经商?” “哦?为何不可?难道只有皇室的寒酸,才能显示圣人的贤明?” 李世民有些想不通了,你们都能经商,凭啥不让皇室参与其中? “皇室去经商,只有一利却有百害。” 李世民这时不是想不通的问题了,而是有些不悦了。你们经商就利国利民,皇室去经商就祸国殃民了? “以小侄为例。 小侄在扬州城外看中了一片土地,或者是在城中想要开设商铺。因为小侄打着为皇室谋财的旗号,谁敢阻拦?哪个官员敢不奉承? 于是,不管这片土地、这些商铺原先属于谁,小侄会用很少的代价,甚至一文钱都不用出,就能得到。 然后小侄会怎么做呢?小侄会上禀其中的五分之一归皇室所有,其余的被小侄据为己有,或者拿出一部分去收买人心。 请问叔叔,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 李世民沉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