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一百一十五章:赴宴东宫(四)(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赴宴东宫(四)(改) (第3/3页)

可知商汤的后人、周文王、秦始皇、汉高祖的后人今安在?”

    李世民摇摇头。

    “每个帝王建起一个王朝时,都不会认为这个王朝会在若干年后被取代。而每一个被取代的皇室的后人,不是被屠杀干净,就是泯然于众。

    叔叔的阿兄,若是去了天竺,并在那里开枝散叶。最少,陇西李氏可以在那里另立祖祠,而不虞李氏血脉被灭绝。

    虽说此去天竺路途遥远,但从每年来大唐的那些胡商身上就知道,一旦在那里立住跟脚,不管是向西到大食、大秦,还是与大唐之间做贸易,他,都会富甲天下。而且,他更会成为一个开国之君的。这些,他都不动心?”

    “嗯?”

    李世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紧接着大喜起来,“这个借口好啊!有了这个说辞,不但能得到阿耶的认可,而且可以由阿耶去劝说他。

    之前阿耶虽然降旨诏封某为太子,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将他撵去天竺。若是这一次还要推脱的话,只能说,阿耶是存着将来再把他迎回做太子的心思了。

    呵呵阿耶、阿兄,希望你们不要存别样的心思了,否则,我这个做儿子、做兄弟的就只能不孝不义了!”

    将殷清风的话“完美的解读”了一遍后,李世民再次满意的看向殷清风。但看到殷清风脸上那平静的表情时,李世民又纠结了。

    从懂事开始,他就被阿娘告诫阿耶那国公的爵位,将来由阿兄继承,他作为次子则要全力辅佐阿兄。他,尊敬阿娘,也尊敬阿兄,阿娘的话他一直牢牢的记在心里。

    但,守护他的阿娘去世后,大隋王朝的时局也风起云涌。一切都变了。

    随着裴寂、刘文静、唐俭、刘弘基等人相继的投靠与投奔,阿耶不再甘心做一个注定要亡了国的国公,阿兄也不甘心做一个国公的世子。这时,有人汇在阿兄的麾下,也有人与他曲意结交。

    阿耶称帝的过程很顺利,阿兄也轻易的获得了太子的储位。本来,他也会安心做一个征战四方的马上将军的。可是,有些事情真的不能一厢情愿。

    刚被封为天策上将、允许开府建牙时,他还豪情万丈的想为大唐平定天下。但,阿兄与阿弟的冷箭却时常从长安射向洛阳。

    既然他们认定他有窥储之心,他也干脆与唐俭、殷峤、房乔等人商议如何自保、如何夺嫡。束手待毙绝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当初讨了一卷赐婚敕旨,虽是惊喜殷清风的才情,但何曾想过,只半年的时间,在他的策划下,忧虑两年的夺嫡之事,竟然顺利完成!

    他现在犹记得当初房乔在渭北投奔时说的话:“现在虽有兖兖群豪逐鹿,可,得天下者,唯出身豪门矣。”“李法主虽起事早、声望显、势力大,却注定要败亡。只因,他虽是出身豪门,但不得世家支持。”“唐公起事虽晚,可尽笼关中与河东世家。”

    殷清风出身的殷氏,算不得豪门,但也是延世千年的家族,其底蕴不可小窥。虽说近年来殷氏并无太杰出的子弟出现,但有殷清风一人足矣。

    房乔当初能看明白,只有出身豪门的阿耶和李密,才有机会代隋而取之。以殷清风的心智,又如何看不到这一点?

    表面上他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才以倡学之策来压制其他世家。安知他不是为了以后建立殷氏王朝,而趁机亲自培养属于他的心腹之人?以他的才情,再过三十年,完全有可能取代李唐!

    这个殷清风,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