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夜宿东宫(二) (第2/2页)
却寥寥无几。不管是世家还是勋贵,主要还是通过世代蓄田蓄奴,才有了今日的财势。 以往,再大的家族也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子弟都接受教导。而今,侄儿给他们送上生财之道,便是想让这些子弟间产生嫌隙。 世家能兴旺多年,族内自然有各自的规矩。现在多了一条生财之道,他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谁来掌管经营?每年十几万、几十万的收益,谁不眼红? 其次,每年多了这么多财富,该怎么分配?如果还是按照原先分配钱财的方式进行,无疑会让嫡庶支之间的财富差距加大。如果修改,既得利益的嫡支不会同意,不修改,庶支的人绝不答应。 就算在一两年后他们重新稳定下来,彼此还是一家人。但侄儿相信,不是每一个世家都能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经过这次争吵之后,嫡庶之间一定会产生隔阂的。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问题出现:一个人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钱财会如何呢? 侄儿曾听两个乞者间的对话。一个乞者问另一个人,如果你有钱了会怎样。那人回答到,一天吃三顿饭,每顿仨曼首。 乞者尚知钱财的好处,何况世家子。 古人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侄儿正是从这“奢俭”二字着手,来分化世家的力量。 所谓“奢”,必须有钱财的支持。 原先已经占据族中大多钱财的嫡支,不愁没有名师教导、不愁将来出仕的问题、不愁没有名门美媛婚嫁现在有了更多的财富,他们会如何? 侄儿相信,能在钱财面前保持本心的人并不多。 所以,他们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醇酒美色上面。 正所谓“酒色财气,最是害人。” 禹疏仪狄岂无由,狂药使人多醉狂。尾生桥下水涓涓,吴国西施事可怜,昔日石崇因富死,铜山不助邓通穷。霸王自刎在乌江,有智周瑜命不长。” “等等!你先把这四句话写下来,再往下说。” 殷清风正说得起劲儿呢,李世民突然喊停。 这四句似诗非诗的话对应八个典故,没想到李世民这么感兴趣。殷清风只好挽起袖子写给他。 他在写的时候,李世民站在旁边仔细的看着。等殷清风写完了,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名字呢?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 这四句话本来是殷清风生硬捏合在一起,哪会有什么名字。但李世民需要它们有个名字,那就有吧。 殷清风只好在抬头处写到《酒色财气歌》五个字。 “《酒色财气歌》,好!好!” 李世民似乎非常满意这个名字。 等李世民欣赏够了,殷清风整理了一下头绪,继续说道:“嫡支子弟在沉迷与享受时,原先没钱读书的庶支子弟因为待遇不公、因为有了钱财的支撑,他们会发愤图强,苦读经书。 这样的情形如果持续二十年,嫡支终究会被庶支超越。到那时,孰嫡孰庶?嫡支还想占据族中权利,但才能不足。庶支想要夺权,又被族规约束。长此以往,只有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李世民从喜得诗句中冷静下来。他仔细的去分析殷清风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许久之后,李世民问道:“你之前说过,还有一些人是不会因为钱帛而动心的,那你又如何打动他们?” 殷清风不知道李世民是想收买谁,还是出于别的目的,他说道:“投其所好。” “你具体说说。” 殷清风说道:“很多富豪家族出身的官员,可能对财色并不动心。若以财色诱之,效果并不好。但人无完人,总有人性弱点的。 比如喜好书法的,送他王羲之、智永、钟繇、陆机、卫夫人等人的字;喜好绘画的人,送他顾恺之、萧绎、展子虔的画;喜好金石的,送他商鼎、周簋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