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零五章:黑脸李渊 (第2/2页)
乖你祖籍是哪里的?那里的县令可要荣升了!” “单是你们村的发放了,还是别的村也都发放了?” “我老家在下邽县的东面不远。族人说,不但他们县的农户都发放了农具,别的县也都是这样的?” “天哪” “还以为是那县令的仁政呢?原来是京兆府的命令啊” “现在的京兆府府尹是谁?就凭着这政绩,再过几年他就够当宰相的了!” “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哦?怎么说?”“那是哪样啊?”“快说快说!” “县里的人说了,这是太子下的命令!” “太子?”“太子?” “对!是太子!你们春天的时候没注意看皇榜吗?” “你是说新式农耕?” “对!就是新式农耕!族人说,这些农具他们可以免费用一年。如果第二年还想用,要么出钱买、要么就去修渠挖井。” “我想起来了,好像皇榜上是这么说的,但我们家在乡下没亲戚,所以就没在意。” “你又打岔了!没问你。” “如果是我,我就去修渠!一把铁制的农具要好多铜钱呢!” “就是!换作是我,我也不舍得花钱。而且,修渠和挖井还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家的农田能得到灌溉?” “我想起来了,我听人说,这新式农耕是太子向圣人奏请的!” “那你知道这新式农耕的效果吗?” “什么效果?” “两倍!产粮足足是原先的两倍!” “两倍?”“怪不得前两个月的时候,粮价下降了不少!” “不但如此呢!族人还说,县里来人指导他们,让他们试着再种一季!” “再种一季?什么意思?”“夯货!就是一年种两次!”“一年两次?”“那岂不是粮食要比过去多三倍了?”“天哪” “现在你们该知道我为什么说,我希望这路是太子下令修的了吧!” “太子仁政啊!”“真正是仁政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买不起粮食了!”“那不是说,如果全大唐都搞这个什么新式农耕和一年两季岂不是说,想饿死都难?”“呜呜呜,再也不怕吃不饱了”“呜呜呜等见到太子的时候,一定要给他磕几个头!”“要是太子早点下这个政令,呜呜呜我家老少十四口,也不至于就剩下我们父子俩了,呜呜呜呜” 几十万的人涌到大街的两旁,像刚才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 “孙贤弟。” “孙成见过赵太常。” “哈哈哈,若贤弟不嫌弃老夫这太常丞官职太称呼老夫一声赵兄如何?” “这个孙成不敢。” “孙贤弟,老夫有一事想与贤弟商议,不知” “赵太赵兄请示下,孙成一定竭力效劳。” “你看啊,老夫在亲仁坊的宅子,比贤弟的宅子大上不少,不知你我两家可否换一换?” “换一换?怎么哦啊?” “不满孙贤弟,贤弟的宅子靠近朱雀大街,但是好在也偏僻了些。亲仁坊距离东市太近,老夫落不得清净。今日与贤弟偶遇,就冒昧的想与贤弟打个商量,也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呃这个” “嘘别说话,前面有动静了。” 正在赵姓太常丞诱惑孙成的时候,旁边有人让他们禁声。 赵姓太常丞和孙成瞩目向远处望去,只见一队队的金吾卫的兵卒从北面沿着御街的两侧向南边跑来,并且,每隔三步便有一个兵卒停下,背对着御街的方向站定。 赵姓太常丞低声的说道:“看样子,是圣人要出巡了。” 孙成下意识的应和着,“好像从来没这么隆重过。” 赵姓太常丞又道:“看来,是圣人要” 孙成捅了他一下,“快禁声。” 赵姓太常丞抬头看去,只听远处传来一阵阵的“圣人威武”“圣人万安”“太子”的歌颂声。 李渊身穿朝服,一马当先的走在前面,后面是太子和裴监两马并列跟在其后。再之后,是宗室亲王和位列一品的诸多官员。 侥幸成为大唐开国的皇帝之后,李渊第一次觉得这个皇帝当得太值了!看看,百姓们崇敬的目光!听听,他们欢呼的声音哈哈哈 “太子万安万福!”“太子寿与天齐!”“给太子叩头了!”“太子福泽长存!” 李渊的脸,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