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三十五章:宾主辩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宾主辩论 (第5/5页)

  东汉末年,人口达到了七千万。结果呢?魏蜀吴争霸之后,西晋初年的人口不过现在的数量。”

    “二郎不是说扩大疆域吗?”

    “兄长愿意放弃祖先坟茔的所在到西域到漠北到岭南落户?”

    “不愿!愧对列祖列宗之事,周不敢为!”

    “将心比心,别人也不愿意。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就要想办法,不能让人口只局限于土地之上。

    若工与商还是贱籍之人、他们有再多的钱财,还是不能穿华服、他们的子嗣还是不能入仕,他们会宁可成为农民这一阶级。那么,土地哪里来?没有土地就吃不饱穿不暖,吃不饱穿不暖会怎样?”

    “造反”马周给出了一个他不愿面对的结果。

    “没错!昨日带兄长去观看的那些农耕、养殖之术,目的是让他们吃饱。可他们吃饱了就会生出更多的下一代。难道为了不让他们生出下一代,小弟就不让他们吃饱不成?”

    马周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然后振作了一下问道:“二郎说了如此之多,就是为了在废除四民之论后让更多的人不再依靠土地求活?”看到殷清风点点头,他接着问道:“如此就能彻底解决王朝更替了吗?”

    “不能。”

    “不能?那”

    殷清风总不能说人的五大需求吧,当不再为吃穿发愁的时候就没别的诉求了?

    “人口越多,朝堂上要面对的问题越多。就像:一个儿子好管,十个儿子不好管一样。如果朝堂上不能及时处理因为人口增加的问题,天下一样会乱起来的。”

    “这可如何是好啊”受于思想所限,马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他颓废的佝偻到了椅子里。

    “但也不难。”

    马周再次被殷清风轻飘飘的一个不难给震惊到了,他猛地站了起来,一边伸手去抓向殷清风一边大声道:“快说说!”

    的确不难。新中国都养了十四亿人口了。

    但面对马周伸来的九阴白骨爪,殷清风只好等他将自己的肩膀抓住了之后说道:“兄长先且安坐。小弟一定知无不言的。”

    马周讪讪的站直了,但是并没有回去坐下,而是一直盯着殷清风等他来回答。

    殷清风也随他了,“秩序,或者说叫做:规矩。只有制定严格的新的秩序、让百姓严格的遵守秩序,天下才会稳定。”

    “是律法吗?二郎是说律法吗?”马周仿佛发现救命稻草一样期盼的看着殷清风。

    “制定和颁布律法在历朝历代都不新奇,可要是百姓不遵守的话,律法制定得再详细又如何?”

    “对!遵守律法!可如何遵守呢?”马周在地上走来走去,嘴里喃喃的,“如何遵守呢如何遵守呢”

    马周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停在殷清风面前,两眼放光的将手搭在殷清风的肩膀上问道:“二郎一定知道对不对?否则你不会说出这些话来的,你知道如何解决的,对不对?”

    面对快魔怔的马周,殷清风说道:“教化。”

    “教化?教化哦教化,对!教化!”马周再次转了起来。

    这次他没转多久,“二郎建的那个学堂,就是这个意图?”

    “不教而诛视为君王的恶政,但知法犯法则视为蔑视君王。那么,再严酷的律法,百姓应该不会有怨言了吧。”

    “不教而诛教而诛先教化,教化之后就知法,如果再犯法是蔑视君王二郎!受周一拜!”

    马周嘴里咀嚼了半天之后,深深地向殷清风鞠了一躬。

    这套理论放在现代就是狗屁,知法犯法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就是普天必须遵守的标准。

    殷清风在现代里听说取消了九种罪名的死刑,他认为是煞笔脑残行为。只要损害了人伦道德、危害到了国家利益,别说取消了,就是再增加一倍的死刑罪名都是应该的。正府给百姓提供安稳的生活,有个屁的借口去讲人权。所谓人权,就是讲究一个公平公正,但,只能在乌托邦里能实现。

    不等殷清风站起来套一下,马周直起腰来又问道:“该如何教化天下这么多人呢?现在是两千多万人口,以后呢?朝堂上能提供这么多的钱财?”

    殷清风说道:“只要每户有一个人能识字,就已经是盛世景象了。何况又不要求他们必须达到参加科举的那种学识,能读懂并传扬大唐律法就好。”

    马周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认同了,“官学与义学并举,的确可行。呼能结识二郎,乃周之幸事!来,让周敬二郎一杯!也代那些百姓敬二郎一杯!”

    殷清风也松了口气,面对马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虽然都是早就想过的问题,但他心累啊。但好在拿下了马周,再累也是值得的。古人不好忽悠,但要看针对谁、用什么话题和语言技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