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 (第3/3页)

崔声想知道,那就好好说说。

    他说道:“太子向圣人奏请颁布新式农耕政令的同时,也责令天下各州县严格落实均田令。某以为,只要这两条政令全部得以落实,大唐的国库将无比充盈。等再过十年,重现文景之治也不是难事。

    或许等不到十年,哪怕五年,大唐都有能力将突厥驱逐回草原。只要突厥被驱逐,大唐就有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某私下向圣人问询这“帝国”是何意。圣人说道:有了太子的奏请,大唐未来的目标不但是突厥,也包括西面的诸国。而且,大唐不但要征服那里,更要迁徙百姓过去安居。

    等百姓过去安居后,圣人将派遣百官过去治理地方。像莎车、鄯善、车师、焉耆等国将不再存在,朝廷也不会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一切都像中原一样成为大唐永久的领土。

    对于那些原有的异族,朝廷要将其内迁和同化。只有他们被同化之后,才不再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

    除了西域,高句丽也要灭亡,以雪百万汉人死他乡之耻!

    等到东、北、西三面的异族覆灭后,朝廷还要将精力放在南蛮身上。从武陵山区到彩云之南、从广州到林邑之南都将成为大唐的疆域。

    等到那时,我大唐难道没有资格称为帝国吗?”

    人算是听明白了:地盘大就叫帝国,那前后汉的疆域比秦朝的还大呢,怎么没叫帝国?看来这武士彟说的也不对。

    他们来长安这几天,没少受李渊的设宴招待。但除了最初的两次,他们更多时间是称病而留在别院里收听各种消息。

    各种消息显示,李唐的气象绝不是杨隋能比的。他们一直担心的二世而亡的忧虑,短期来看是不会出现的。

    但,一个长治久安的李唐之下的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他们之前在洛阳为何敢叫嚣李渊是胡种?不就是笑话有胡人血统的李唐未必能把这江山坐久了吗?不就是认为李唐会像北魏、北齐一样迟早要被取代吗?

    他们这些世家为什么能经历各朝动乱而不倒?因为他们明白,不管谁坐那位置,那个位置上的人都需要他们的子弟去治理地方。

    但是,随着李唐的统治越久,朝堂上对他们这些家族还会像以前那样被倚重吗?要知道,科举制可是为寒门子打开了一个入仕的通道啊。

    杨坚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就将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诛夷罪退豪强大吏和上层士族之外,在赋税、土地制度、律法和钱币等方面都进行改制。

    但这也不可怕,每朝每代之初,都要进行改制。可怕的是教化。

    “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

    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

    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

    当初文帝能皆启黉校、学者能负笈追师、开设科举,安知天下在李唐的治理下不会出现如此盛况?一旦学者众多、寒门子纷纷求学,他们族内的子弟还有多少优势?

    要不是这次因为激愤李渊随意改制钱币,或许他们还各自坐在家中梦想着李唐的覆灭呢。到了长安之后才知道,这江山换了新主,这气象也变得让他们陌生。

    李渊已近古稀之年,未来执掌江山的是一个比李渊更懂得治理的李世民。

    李世民以武勋而显赫,现在又展示出治国之念,未来的李唐在他的治下,他们该如何选择?

    想对抗,没有武力、想抵制,大势不容、想效忠、心有不甘。

    难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