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又谏东宫 (第2/3页)
的存在。叔叔令人找出后,然后好好修建一番。在温泉处勒碑记载,此为当年始祖用来抟土造人是用的水。经过几千年后,化作温泉来滋养大唐百姓的身躯。然后在山脚下营造栈等,为祭拜的人众提供住宿。” 如果李世民会使用现代语言的话,他肯定会说:你小子真几把能编! 殷清风接着说道:“过河之后,我又发现一宝贝。 诗经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伐檀,指的是砍伐青檀。这宝贝就是青檀!青檀有一个无可比拟的用途,就是可以在山石间生长。如果” “等等,这青檀能在山石间生长怎么就是宝贝了?”李世民打断殷清风的话,问道。 殷清风白了他一眼,“坎坎伐檀兮的后面说道,河水清且涟猗。叔叔也几次路过大河,这大河现在还清澈吗?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由诗经到左传成书才多久,这大河就浑浊了?再加上” 殷清风又讲了一遍关于历史上黄土高原的两次被破坏,“可能叔叔会奇怪小侄提这大河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大河两边植被的事情,早晚有一天这大河将改名为黄河。 植被的作用就是为了束缚泥沙的,用一个准确的用词叫做保持水土。如果大河两边的水土没有保持好,大河两边的泥沙,就会大量的涌入大河里去。到那时,这大河的河道里就会充满了泥沙。 而随着河道的抬升,百姓只能将河堤修得越来越高。终会有一日,这大河的河道比堤坝外面的农田还高。 如果某一年雨水过大而堤坝决堤了,叔叔设想一下吧:决堤之处将会变成千里、万里泽国。到那时,将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百姓失去性命? 说一句让叔叔恼怒的话:即便是有一天我大唐被改朝换代了,可是就因为叔叔当初下令保护大河,使得大汉民族后人受益的话,叔叔的恩德也会被永、世、传、唱!”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然后问道:“和你说的青檀有什么关系。” “青檀的生长很快,而且在平地、山区都可以生长。 叔叔应该知道:太行山、巫山以东、大江以北为平原地带,可其余我大唐的疆土,都是以山地为主。如果山地的树木遭到砍伐破坏,以长安周围八水为例,到那时估计只有渭水、泾水、灞水还在,其余的只能成为历史、到那时,百姓到哪里取水灌田?” 喘了一口气,殷清风接着说道:“还记得前年小侄求叔叔帮小侄到河西找一种杨树吗?这杨树就是为了如果哪一天这水土没有保持好,用来救治那些被破坏的土地。 现在我又发现这青檀比那杨树更加有用,但是以小侄的能力,是不可能将这青檀遍植大河两岸的,所以只能向叔叔求助了。” 又是一阵沉默后,李世民沉声问道:“既然你想了这么多,可有具体办法?” “青檀的种子成熟后,叔叔下令收集,遍种于大河两岸叔叔还可以下令:淮水、秦岭以北地区,每个百姓每年植树五棵以南地区,每年每人植树两棵。只要二十年,这大唐又会变成山清水秀的人间美景。 这种植的树木不要规定什么固定的品种,也可以在河边、路边种各种果树。这些果树成熟后,不但可以保持水土,更可以滋养我大唐百姓的身躯。 另外,这次出行,我看到河东地区已经按照叔叔的旨意,派官员下去教导新的种植技术。随着这新式耕种技术的普及,我大唐缺少食物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大唐在取消了庸与调之后,原先的租也可以由三石,改为两石,这剩余一石由种植树木来代替。种树只需出力气,与多交一石米来比较,他们更愿意去植树。” “嗯,你继续说。”李世民不置可否。 殷清风看着长孙氏在不停的写,似乎在记录自己刚才说的那些内容。殷清风心里觉得奇怪,难道她现在改行当秘书了? “小侄沿着薄山中条山古称北麓走了一趟,发现那里基本是少则五六户,多则三十余户便为一个村落,而且距离县镇很远。这就造成了管理不便。 以大江以南百越之地来说,那里不但有古百越之民,还有前朝的遗民在大山里面。这些人既不能为我大唐上交税赋,又因为长期与大唐各州、县不交往。长此下去,难免会多大唐怀有敌意。 如果某个时期治理不好的话,他们就是叛乱之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