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九十一章:三呼威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一章:三呼威武 (第2/3页)

名与脸庞对应得上,“杜某的家事竟然劳动观国公和道国公,真是惶恐。”

    杨恭仁是冲着永业集团的名头来的,他对杜伏威本人没什么兴趣。作为永业集团的加盟商,参加一个婚礼的面子他还得给。他只是微微的点下头。

    封德懿早在武德六年城东的农庄就见过殷清风,殷清风之后的一些消息他可都留意着呢。别人可能轻视杜伏威,但他可知道杜伏威是殷清风最有力的盟友。今日杜伏威的义子们要结婚,冲着太子、冲着殷清风,他不但要来,贺礼还不能轻了。

    “封某几近耳顺之年,就喜欢看新人成家。新人成了家,这家族就要兴旺了。杜国公今有二十三子成家,杜氏兴旺可待啊”

    “杜某惶恐惶恐”

    杜伏威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希望赶紧把人应付进去。

    遇到红白喜事,人在门口的时间当然不会长了,但封德懿和杜伏威套完了,又走到旁边迎接女宾的单云英身边,“单夫人好福气,封某恭贺了。”

    单云英刚把封德懿的夫人和儿子送进去,没想到封德懿竟然来找她说话。她笑脸相迎的说道:“妾身招呼不周,还请国公莫计较。”

    杨恭仁心里鄙视着封德懿阿谀的行为,独自往门里走。

    等进了门他才明白过来,杜伏威为何是站在坊门外迎了。这这还是一个坊区吗?这明显就是一个大宅子啊

    远处围在武士像下的人群他当然是看到了,他虽然对武士像好奇,但他不愿意凑那个热闹。于是,就把视线放在路的两边。

    他这一看,不由得发出了刚才的感慨。

    从坊门进来后,是一片非常宽广的空地,包括他乘坐过来的马车,还有一些马匹分别停靠在这个空地上。

    空地过去,两边各是一栋栋两层结构的红砖楼。

    他细数了一下,一共二十栋。

    “不愧是长安城的豪富啊”

    弘农杨氏入唐之后再显贵,宅子也是李唐赏赐的,哪里像杜伏威这么大的手笔,为了给义子们成亲,竟然单独买下一个坊区,然后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宅子?

    若是论钱财,杨氏的观王房也不是拿不出来这么多来,但谁敢这样不知收敛的显示自家的财富?

    但也不能因此说杜伏威就是村舍汉,这么一个花园式的宅子,加上时下最热议的双层房屋,谁也不能昧良心的说他不向往。而且,单看这房屋的外表,就知道里面布置得一定很有品味

    结亲的队伍到了升道坊的门前,王雄涎他们并没有立刻下马,不懂规矩的殷清风忍着好奇心坐在马上等着接下来的仪式的进行。可是左等没动静右等也没动静,急得殷清风的心里像百爪挠心似的干着急。可看到杜伏威也站在原地没有动弹,他就知道还要等什么良辰吉时才可以。

    “吉时到”

    随着管家的长调,王雄涎他们才从马上下来、新妇们也从车里出来了。仆人们牵走了马匹、车辆之后,王雄涎他们走到了自己的老婆身边站好。

    殷清风临下马之前,看见坊门里的人开始向路的两边分散并且站好。

    “新人入府”

    声音落下之后,王雄涎带头其他人跟随着向门里走。可是等王雄涎那四人进去之后,队伍又停了下来。隔着挺老远的殷清风又开始纳闷了,他不明白门里面又在搞什么名堂。

    等他前面最后一组新人进去的时候,殷清风才看到里面的场景:新娘子跨过火盆之后,踩在地上的两块麻布上。等新娘站到第二块麻布的时候,第一块麻布又被挪到了前面。麻布如此接替着向前移,新娘子也安静的向前走。

    想不明白的殷清风悄悄的询问旁边的仆人,那仆人小声向他道:“麻袋的袋字取谐音,这叫代代相传。”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人结婚有个习俗:结婚这天新娘要求“足不沾地”。

    这个习俗的过程是:从新郎家门跨火盆后由麻袋置于地上,新娘从麻袋上走过,走过的布袋移到前边一个一个传递,这是取“袋”和“代”的谐音,寓意着传宗接代传代的意思。

    如果是别人家结婚,今天这场合出来迎大门的,肯定是新郎倌的兄弟或叔伯。可是偏偏杜伏威在长安城里没有兄弟不说,连新郎倌也集体结婚了,总不能让不满两岁的杜天意在门口迎吧?

    所以,不但杜伏威和单云英这对儿新郎官的父母要出外迎宾,殷元和殷清栿父子、裴氏、闻氏和五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