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旋风任性 (第2/3页)
” 不管普通的长安居民出于什么原因,现在听说永业集团要招人做工,一个赛一个的奔向升平坊。对于他们来说,永业集团就是救苦救贫的活菩萨。 一个壮劳力或一个机灵的小伙子,一个月能挣上五十文,再或者一家人每月能挣上一百文,这就是好日子!但给永业集团做工就不同了,一个妇人或半大小子一个月就有两百文,壮劳力更是三百文。 这些还是拿回家的,如果再算上在做工时吃到的伙食嗯哪怕不要工钱,只要能吃到那些饭菜,也值了! 由于永业集团的名声在外,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而殷清风需要同时开工挖渠和排水沟,再多的人也不嫌多。所以,哪怕是老人殷清风也都事先让人留下了,最不济还能帮厨师们烧个火儿什么的。 在芙蓉池北端预留出一段空地后,水渠正式动工。等其他段落的水渠完全修成后,再慢慢向芙蓉池挖通。 新水渠与其他水渠连接处也是如此处理的。 挖渠只要设计好高低差,保持水流的流向和流量就好了,但挖掘排水沟就难了。不但要设计好主管道,还要从每家每户向主管道挖掘通道和铺设管道。 为此,殷清风不单把吕才这个学过数学的人叫来,还请李世民把工部、将作监还有宗正寺管辖的给皇室建陵墓的那些有经验的人派来。 建房屋叫动土,建阴宅叫破土。不管是动土还是破土,在宋朝以后都有很多风水学上的讲究。唐朝时虽然在这方面的忌讳不严重,但百姓对于在自家挖土还是有顾虑的。 为了能把思想工作做好,施工时少受一些阻力,在招工的时候,殷清风就让人向这些百姓做了详细的解释。 也幸好殷清风有这个先见之明,在顺利的招募之后,因为向这些人做解释,工期不得不延误了五天。 而且,为了向这些人说明铺设管道并不影响他们的居住,也不影响他们地下的祖先等等说法,他从这些人选出了一些代表去参观了郧国公府和杜伏威那里。让他们亲眼看一看浴室和卫生间是如何排水的。 有了两个国公府的现身说法,这些百姓终于是打消了顾虑、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排水工程,算是正式开工了。 开工的第一天,殷清风亲自来到升平坊排水工程先从这里开始。 分管道向主管道铺设要有一个角度问题,主管道通向地下蓄水池也要有一个角度的问题,他必须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让施工的监工们明白这个道理。 为此,他在升平坊的工地呆了两天,才放心的又当上了甩手掌柜。 其实说他是甩手掌柜的也冤屈他了。 他的命令是,每铺设完一个坊区的管道后,他都要来亲自验收。只有他认为管道的角度合理了,才能重新将土覆盖上。 为了把心中的圣城长安建设得更美好,他干脆调一些水泥来,不管是坊区内的街道,还是居民的家里,全都铺上水泥路面。 排水系统不但包括生活污水,还有雨水雪水的排放。所以,马葫芦是少不了的。 “马葫芦”在北方的方言里表示“下水道”的意思。 东北话里有一些近代词汇是来自日语的,这都“归功”于那段惨痛的历史。“马葫芦”这个词,就在那个时期产生的。 在日语中,表示下水道写成罗马字就是“nr”,显然马葫芦是从这个发音演变过来的。 而大家知道日语中的片假名往往也是外来语,寻根溯源,找到了一个英文单词“n”,本意是下水道的检修孔“人孔”,也做下水道讲。、 这样一来就清楚了,英语日语东北话,n片假名马葫芦,老外的词就这么飘过半个地球变成了中国话。 等全部完工后,长安城再下雨或下雪,人们就可以放心出行而不用担心踩一脚烂泥了。 这城内两个工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军事学院完工了。 殷清风挺佩服李世民的。整个施工期间他竟然没有亲自过来视察过。也不知道是出于对他的信任,还是等到最后获得一份惊喜。总之,人家愣是没露面儿。当然,汇报的人里面也有他一份儿。 当然,李世民不可能一点儿也不知道学院的消息。就算他不主动派人打探消息,也防不住别人主动向他汇报。最少那些被李世民任命的人就没少往学院里跑。 在殷清风十七周岁过完十天后的清晨,他与李世民以及一帮大佬前往城北。 自从殷清风开始往外跑之后,李承乾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