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二百九十九章:荐侄为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荐侄为官 (第1/4页)

    接下来参观的是训练区由程咬金负责讲解。

    殷清风不知道李世民是因为最信任程咬金,还是因为程咬金与他挂上了姻亲的关系,才把右武卫派来保护学院。但不管是谁来,殷清风都要把他知道的内容教给他。

    训练区内,二十四个士兵已经站在那里,准备给李世民这些人做演示。

    在军队训练方面,我国自宋代开始使用统一的训练规则,对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使用器械都做了明确规定。

    但这只是书上的记载,殷清风无法还原也不可能把宋人的方式挪到唐朝来应用因为现代的训练方式更科学。

    现代新兵训练首练纪律,其次注重训练体能。

    站军姿、转向、列队、齐步走、正步走等都算作是纪律训练。

    考虑到行程的因素,李靖、程咬金和殷清风商议后,决定只在城门处展示一下列队和站军姿,到了训练区再展示体能训练。

    体能练体不是练力量,而是训练新兵的臂、腰和腿等部位,以增加新兵的耐力和爆发力。内容大致有引体向上、三千米、一百米、俯卧撑、仰卧起、蹲下起立等。

    李世民等人刚走进训练区,便被二十四个士兵吸引住了。

    成立军事学院,是殷清风军队改革设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打算趁着这次机会把他知道的内容都亮出来,之后就尽量少参与军队的事儿。

    前面已经展示了城墙的改动、纪律训练、山地战等等,现在向李世民展示的是他对士兵的改动首先从军服开始。

    世界首款迷彩服出现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士兵身上,为“三色迷彩服”。五六十年代,米国佬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四色迷彩服”。

    发展到后来,各国根据环境的不同,把迷彩服设计成黄、茶、黑、褐、深绿和翠绿等颜色组合的训练服和作战服。

    染色很简单,调色也不难,难在面料的选择上。

    “布”在古时是丝、麻、葛的统称。

    如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这个布衣是谦称,真正的布衣是指穿着麻、葛的升斗小民。到了宋朝时,棉织品也被囊括进去了,而麻、葛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现代,在毛纺织品出现后,“布”才专指棉布。

    麻、葛耐磨但不柔软、丝织品柔软但不耐磨且昂贵,都不适合做成训练服。

    殷清风实验着把麻、棉、丝三者按比例混合,制成了李世民等人看到的三色迷彩服。

    程咬金当然知道这训练服有多惊艳,不等李世民发话,他便招过来一个士兵。“殿下请看。”

    李世民一看,这不是李伏威的义子,叫韩成峰嘛。

    他扭头看向殷清风。

    殷清风回道:“臣从去年便尝试用所能想到的方式训练他们。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他们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了新兵训练的技能。

    今日臣想要他们当着殿下和诸位长辈的面前展示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合适到学院来任职。”

    王雄涎等人都是从士兵做起,然后一点点儿晋升并得到杜伏威的赏识的,相比这时的很多将领来说,他们更具备底层作战的意识和了解底层士兵的想法。

    自从他和杜伏威结识并成为结下身后的交情开始,他便开始盘算着怎么安排这些本应死于李渊的谋害和辅公佑的叛乱的侄子们。

    他们唯一的生存技能就是杀人。让他们做个普通老百姓,不说他们甘不甘心,就算甘心他们能做什么?还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翁?

    建一个军事学校本来就在他计划之内,让这帮侄子去当个教员,既能给他们找个他们能做的事情做,又给他们找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若是他们愿意教一辈子书,那就在学院里呆着,如果另有想法,这个学院教员的身份可以让他们有很多晋升的选择。

    从他第一次在李伏威那里做,到王雄涎等人随殷清风去仁智宫,李世民便打心眼儿里喜欢李伏威这些义子,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难得的的人才。

    可,一方面他没有确定殷清风是否值得信任,另一方面,李伏威毕竟曾是一方诸侯,又和殷清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王雄涎的使用上,他不得不谨慎又谨慎。

    经过长久的观察和多次试探,他非但找不到殷清风任何的错处,而且殷清风做的比他想象得要好得太多。李伏威除了主动揽下皇泽院的事情外,更是表现得本本分分。

    现在殷清风要推荐王雄涎他们,他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而且,未来的军事学院的规模很大,军中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武勋们就那么多,王雄涎等人正好可以来填补人手的短缺。

    于是,李世民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