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三点要求 (第3/3页)
快哭了。 “非要这半成不可?” 韦纲精神一振,“要!一定要!” 半成就是五百万贯啊!就是舍了性命也不能舍了这财啊 殷清风心说,咬勾就咬勾呗,干嘛还咬得这么死,本来还想多加半成呢 他站起来,想要将韦纲按回到座椅上。但他看到韦纲那双如斗牛般赤红的眼睛,只好站在韦纲的身前劝慰道:“晚辈既然主动提出来,就一定开出能让韦氏能接受的条件。韦翁年事已高,且安心坐下让晚辈把话说完。” 韦纲松了口气,其他人也大大的松了口气,这才忐忑的坐了下去。 殷清风索性就站在那里说道:“既然诸位亲长意愿强烈,那晚辈就直话直说了。 首先,各庶支甚至一些嫡支的的族人要分散到天下各主要的州县。京兆这里只留下韦氏最杰出的子弟,然后组成韦氏新的堂号。” “啊” 韦氏族人齐声惊讶道。 殷清风解释道:“在外人看来,韦氏支房众多,那么韦氏的势力一定强大无比。其次,众多的支房看起来都有辉煌的历史,但,也造成了韦氏内部的离心离德。 大唐将是一个崭新的王朝,与诸位亲长经历过的、听说过的王朝都不同。韦氏想要在新的王朝里崭露头角,过去的某些想法已经行不通了! 晚辈在这里提醒诸位亲长一下。 新式农耕、帝国银行、永业集团、帝国皇家军事学院这些以前都出现过吗?还有,大唐虽然没有更改国号,但为什么接连出现两个以“帝国”冠名的官署?这“帝国”二字,将决定大唐未来的国策!在未来,任何不理解“帝国”这两个字含义的家族必然是要被淘汰的!韦氏家族想要被淘汰吗!” 韦氏族人心中一阵阵的震动之后,都陷入沉默不语中。殷清风这番话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大到他们一时间根本消化不了。不过,一句离心离德真的说到了他们的痛点上了。 “晚辈先往下说,诸位亲长是否能接受等晚辈离开后你们再商议。” 韦氏族人抬起头,再次聚精会神的听殷清风往下说。 “其次,将两百三十万的土地交给太子处理。留下八万亩土地作为族人日常的消耗。在交出土地的同时,向太子保证以后韦氏家族任何成员将不再购买新的土地。” 交给太子?他果然代表了太子的意志太子为何要这些土地?现在天下荒芜的土地那么多,还在乎这区区的两百万亩的土地? “第三,太子以后会颁布敕令,明确规定文武各负其责。也就是说,以后再也没有出将入相的可能了,文臣只专注治理内政,而武将只专注作战。所以,韦氏要做好选择,以后的子弟到底是要入仕为文臣,还是以武勋立族。 或许你们会问,难道不可以一些子弟做文臣,而另一些为武将?晚辈的回答是,最好不要如此。太子至所以要分清文武的职责,就是要避免某些家族同时在文武当中都有势力影响。 诸位都知道,这魏晋以来推翻前一个王朝的,可不是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百姓。太子这么做,就是尽量不给后面的帝王留下隐患。” 这又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一段话,韦氏族人不由得陷入沉思中。 殷清风当然不会留出时间让他们去想东想西了,“晚辈提出这三点,诸位亲长认为能换得半成收益吗?” 韦氏族人都在心里摇摇头,换做是他们也不可能交换出去。 第一点,既然加盟进去,必然要派族人到各地去经营。至于剩下的族人是否组成新的堂号,也只是家族内部的事情,殷清风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第二点,那两百万的土地,在经过殷清风的三个“才”字的打击后,他们已经不被看重了。而且,这些土地也没有落到殷清风的手里。 第三点,是走文臣路线还是武将路线,也只是他们家族的选择,殷清风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既然殷清风到现在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怎么可能就交出半成利益? 可是,殷清风最终会提出什么条件呢? 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