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九章:韦氏结局 (第4/4页)
的儒家典籍。 “文宗可知道市面上一卷论语价值几何?” 韦文宗想了想,“大约六百文。” 殷清风追问道:“若两百文卖与文宗,文宗愿意购买多少贩卖到益州扬州?” “两百文?”韦文宗一惊,大声说道:“全部!有所少买多少。” 殷清风心中乐了,这孩子反应挺快的啊 他替韦文宗说道:“文宗是不是认为,即使去掉一路上的车马舟船费用,最少每卷也能得财两百文?” 韦文宗激动说道:“最少三百文。” 殷清风扭头看向韦纲,“像论语、春秋等典籍,本侯已经让人刊印了近八十万本。准备囤积到九百万本的时候,就要开始对外贩卖。卖价嘛,每本两百文。” “嘶” 五个人被殷清风的大手笔给吓坏了。“刊印了近八十万本等到九百万本时开始贩卖、每本两百文天哪这这这嗯?” 韦文宗抱拳道:“淮阳侯所说的“本”” 殷清风挥挥手,“本也好卷也好,这两百的卖价” 韦纲也反应过来了,“太低了!这两百文真的太低了,哪怕四百文也是淮阳侯对天下人的恩德!” 殷清风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三成利。” “什么?”韦纲呆了呆。 “韦翁想要得到这三成利,第一,卖价不准变动第二,韦翁要派人去各主要州郡开设书铺。” “” “以每本获利一百二十文计,九百万本可得利一百万贯。” “” “是不是感觉一百万贯的三成并不多?” “” “本侯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称为五经。这九百万本是指那九部典籍各刊印了一百万本。但一百万本能满足天下人的需要吗?若再加上其他的典籍呢?” 韦文宗颤声的说道:“天下庶民生生不息,人只会越来越多。每十年八年就有新生孩童需要启蒙、需要参加科考” “没错!两百文的卖价将意味着没人能与本侯争夺书籍的贩卖。全天下想的人,都得买本侯的书!” “呼” 要命了!要命了!全天下的人想买书,只能从他们手里买声望啊韦氏的声望啊每个人都会记住韦氏的教化之功德的! 韦庆嗣承袭了阆公房始祖韦阆的爵号,是韦氏在前朝时期少有的获得爵位的人。所以,他是支房内除了韦纲之外地位最高的人入唐之后,他只获得了一个闲散的官职,这些年他一直把心思放在与韦文宗争夺下一代族长上。 他之前虽然认可族叔对淮阳侯的分析和未来的看好,但韦氏的骄傲让他真的难以接受举族投靠的决定。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淮阳侯提出的是合作,并许下三成的分利参与到书籍的贩卖,让韦氏获得难以想象的声望。这两点,都说明淮阳侯不是想接受他们的效忠然后奴役他们。 在没做出举族投靠的决定之前,阆公房可从茶叶分利的五百万贯中每年得到一百万贯的钱财,可一百万贯能与教化天下的声望相比吗? 而有了这教化天下的声望,天子如何看待阆公房?阆公房子弟包括他自己的这一支,未来入仕后又将获得怎样的的前程?这些哪是一百万贯能取代得了的? 想到这,韦庆嗣对韦纲的不满就完全消除了,对争夺下一代族长的心思也淡了。 韦文宗和韦文傑兄弟比韦庆嗣想得还多。 刚才他们还无比担忧阆公房以后在韦氏里的地位,他们虽然很想与淮阳侯拉上关系,但举族投靠真失颜面了。可韦津已经联合其他族人对阿耶进行逼宫,阿耶也只有这一个选择了。 万万没想打的是,事情竟然有了这样的峰回路转。不用效忠不说,某种意义上,他们阆公房还是淮阳侯的合作者,而不像其他族人那样注定要在淮阳侯面前卑躬屈膝。 冷静下来,韦文宗问道:“每本真的能获利一百二十文?” 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