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马周归来 (第1/3页)
殷清风吹响竹哨,“上午就到这里,现在,列队集合!” 玩儿得正嗨的学生们,尤其那八个出身不同的学生,不情愿从地垄里站起来快速的跑到地垄前面集合。明明是田间劳作,竟然被他们视为一个快乐的游戏。这都三天过去了,他们的热情劲儿还没散去。 “齐步~~~走!” 殷清风一声令下,排成一列的队伍依次前行。将农具在墙边摆放整齐,有序的走出温室。 蒙学宫这两亩温室,只是学生们的试验田,殷清风和李世民可不敢指望他们为东宫和皇室成员新鲜蔬菜。李世民让人在东宫另开辟十座五亩大小的温室,那里才是真正的温室。 但殷清风不会真把这两亩温室当做孩子们的游乐场。两亩方圆,分到每个人头上也是二十多平米。等四十天后,以产量定成绩的时候,就该有人哭有人笑了。 殷清风的精力将将从温室上抽回时,马周出现了。 望着有些形销骨立的马周,他忍不住调侃道“宾王兄,可是颜府的饭菜不合口味?” 他第一次去颜府的时候,就让任云山派人去传授炒菜的做法了,当然不存在什么合口味不合口味的说法了。 马周瘦归瘦,人却很精神,“多谢二郎成全!周此行颜府受益良多,对以及儒家典籍的理解愈发精湛了。” “哦~~~”殷清风不以为然,道“理解再精湛又有何益?宾王兄未来打算一辈子的教书匠?” 把教书的夫子形容为工匠,马周感觉自己一腔热血被迎面泼了一盆雪水,“二郎殷侯此话何意?” 这马周有病吧,怎么又称呼小爷为殷侯了?在颜府这么称呼,可以理解为给小爷长面子,现在私下里聊天,还殷个屁侯啊~~~ “虽然几百年的战乱期间,不乏有读书人出将入相的,可宾王兄没注意到那些人皆出身世家吗?他们当中有几人是以寒门子的身份位居高位的? 当今圣人欲建太平盛世而开科取士,取的是治国能臣而非死读书的书呆子。宾王兄的志向若是做教书育人的夫子,尽可苦读专研各种典籍的经义。若不是,还是想想小弟曾经说过的某些话吧。 既然宾王兄说此行受益良多,中那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如何解释?宾王兄欲以何“施于民”,又如何“济众”? 连“尧舜其犹病诸”,宾王兄只凭各典籍中的经义吗?小弟的观点始终是书读得好,不见得能成为救世济民之人。只要从典籍中学到仁义道德就足矣,剩下的是做、做、做!” 古今中外,官员皆分为两种类型实干型和政客型。细数马周的履历和成就,他属于后者。 不是殷清风非要马周成为实干型官员,也不是他瞧不起政客型官员,但他和马周相识一场,总是希望他的成就比历史上的更优秀一些。 马周沉默了。 这些日子他沉浸在断句的喜悦中,闲暇时也畅想着能给其他儒家典籍断句,他想以此来青史留名。 离开家乡之前,他以为满腹经纶的自己,足可以做一个济世能臣。 吕才向殷清风学习算学的时候,他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道;吕才成为学院的博士,他也不以为然,道不同嘛,各有各的机缘罢了。但,殷清风现在说的这番话,将决定他未来要走的路。 现在殷清风问他,是继续做一个专研典籍、闻名天下的大儒,还是进入仕途。若是进入仕途,就要抛开典籍,学习“济众”之能。 与殷清风接触这么久,他深知典籍中只有劝农之言,而无兴农之策;典籍中只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无如何“仓廪实”“衣食足” 他迷茫了,不知该如何选择。 在殷清风身边这段时间,他意识到他有很多的不足。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像殷清风那样摸索出农耕之术,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创出水泥那种神奇之物,更不知道自己对武事能有什么谏言 殷清风见马周陷入沉思当中,他低头继续完成的课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