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九章:马周归来 (第3/3页)
史书到底是谁写的,过来让小爷揍一顿来! “效力不效力的暂且不论,宾王兄现在和小弟说说,你以后是准备以儒学闻达,还是准备进入仕途。” 马周抱拳道“请殷侯示下。” 靠!我示下你个大头鬼啊~~~ 沉住气、沉住气、他不抗揍! “那我给你两个选择一,你继续和颜氏去研究什么、等等的断句,若干年后我再用你这身学问;二,你到鄠县或关中其他的县城做一个县令。” 若干年后? 马周觉得自己等不起。 既然殷侯以鄠县为例,说明即使他被安排到关中其他县城,少不了也是一个望县的县令 望县的县令是正六品上,在九品三十级的官职中看似不高,却也是郎官的了,再往上就是“大夫”了。许多人穷其一生也迈不过去这一关,正六品就是他们仕途的终点了。 虽然县尉只是考中科举后,释褐为官的一个过渡官职。但这个过渡也要看是怎么过渡的。有的人要呆八年而得不到升迁,有的人即使升迁了,也不过下县的县令。 大唐的县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别。想从下县的县令想升到中县甚至上县的县令,除了政绩外,还得有人提携。可是,不满一千户人丁的下县能出什么政绩? 若他以望县的县令为,甚至以鄠县这样的畿县为 要知道,每四年的考绩得了上下的评语,才能升两阶。想要从从七品下的下县县令升到正六品上,要在十二年中每次政绩考核皆为上下的评语才可以。 十二年若他侥幸能在十二年内升迁到正六品上,已经年近四十龄了。即使还有机会再往上升迁,能到五品也该致仕了。 五品官员的子嗣,勉强有一个荫封的名额,但马氏其他子弟呢? 殷侯不愧是太子的近臣,一开口就许以鄠县这样的县令。 若是自己真的去参加科举,不说从县尉升到县令是上县还是下县的县令,单以鄠县的县令为,接下来的升迁就不会再是按部就班的慢慢升迁了,有可能二十年内就能做到正四品上官职。 到了那时,自己这一生。未必就没机会进入到三品以上的高官序列。 若真能如此,马氏的门楣、马氏子弟未来的前程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殷清风看着马周阴晴不定的表情,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 他这时想起马周当初登门时说的那些话了。 马周能从城东庄园的不同,再从仙居坊和滋味楼等细节,他作为一个外来人,能在短时间内分析出他的身份来,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的确是有些可怕的。 马周能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并且还是一个书生的身份,就能拥有那么可怕的洞察力,其心性应该是沉稳的。现在让他患得患失的,难道只是他的前程?还是他另有打算? 打定主意的马周恭敬的说道“殷侯曾言儒者本身就在人世间。周学儒多年,更渴望振兴门楣。” “宾王兄是打算入仕了?” 历史上,马周以门下省值班侍奉入仕,历经监察御史、侍御史、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等职位,四十刚出头就做了中书令。这与他一直给李世民上疏有关,也与李世民的用人思想有关。 现在,李世民会不会还像原先那样任意提拔一个他看得上的官员,他也不敢确定。 马周作为一个只读书又没人任何地方任职经历的人,既然在历史上能获得李世民的重用,若是再多一些地方上的历练,他的作为应该会更进一步的。 “请殷侯成全!” “那好!”殷清风走到马周的面前,“朝堂颁布的农耕令是我向太子谏言,宾王兄若想在一县之地有所作为,应当熟知这些内容。既然你决定了要出仕,就先在梧桐新村做一年的村夫吧。 一年后,若是宾王兄依然坚持出仕,再来找我。” “遵命!”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