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 十章:再访颜氏 (第2/3页)
的利益,就是他们的死敌,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死敌逍遥在世的。 你的志向是好的,但你不能那样去做。即使太子可以回护你一时,可当他顶不住来自各大家族的压力时,就是你殒命之时啊~~~ 听姑翁一句话,某些事情自己想想就好了~~~” 颜思鲁的神态愈发有些苍老了。 殷清风没想到颜思鲁,不,应该是颜氏族人都是明白人。问题的关键就是权力在谁的手中! 就像一帮亲戚朋友当中,谁的钱多谁说话就腰板硬一样,没有钱,你说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也没有人信。而涉及到改革,没有权,就不要作死! “敢问姑翁对太子了解多少?” 颜思鲁似乎很疲惫了,他挥手,示意长子颜师古来回答。 颜师古同样震惊于殷清风的言论,也认同他阿耶对殷清风善意提醒。 入唐后,他是李世民秦王府内专门掌管军队里的文书起草的记室参军。这个问题他来回答正合适。 “太子果敢有大义,率性而为不失真诚;太子任人唯贤,又有虚心纳谏之雅量。” 颜师古虽然净捡好听的说,但大致如此。 殷清风道“在甥男看来,不管太子具备何等品质,有一点是最主要的太子立志成为始皇帝和汉武帝之后最伟大的帝王! 所以,在太子面前,凡是阻挡他前进步伐的绊脚石,将统统踢掉,或者,干脆让其粉身碎骨!而他,既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力量!” 这话说得有些杀气腾腾,颜思鲁睁开老花眼看向殷清风,“好外孙,你的言外之意,太子要对那些世家” 殷清风点点头,“已经在做了。” 颜思鲁一惊,扭头看向长子。 颜师古在李世民成为太子后,入东宫为右春坊中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右庶子。若是太子真的做了某些是,他应该知情。 他想了想,冲他阿耶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颜思鲁有些迟疑,“好外孙,你不会谎骗姑翁吧,这可是天大的事啊~~~” 殷清风道“上次外孙来时,与勤礼舅父说过,由外孙的义兄李伏威主持,将在天下各县兴办皇泽院与皇泽学堂。” 颜思鲁点点头,表示听说了。 “皇泽学堂只是一个引子,在最初的时候,对外的名义是招收孤儿为学生。但等到若干年后,等有了足够的教师或夫子,学堂将向所有适龄孩童开放,并且是免收一切费用。” “啊~~~” 厅内响起惊呼声。 免收一切费用这刀捅得太狠了! 颜氏家族不结党不营私,即使收徒授课,也只是养家糊口的权宜之计,但其他家族可不是如此。 经书传家可不是只传给自家子弟那么简单,谁来求学,要先看看资质如何,家族背景如何。值得培养了,或值得结交的,方会收其为徒或是开放一部分藏书。 这样的模式经营了几百年之后,每个家族都会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那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现在,免收一切费用这刀捅出来,短时间或许看不出什么效果,但结合殷清风刚才说的“儒学非治政之学”,想想都知道那些学堂教的将不再是以儒学的典籍为主了,可能是农业,可能是工匠,也可能是商贾 若是这些学生学有所成,科举考试的内容必然是水到渠成的进行更改。到时候,那些所谓的经书传家的家族在朝堂上还有优势吗?一旦这些家族的子弟在朝堂上的比例过低,他们的家族将会毫无疑问的、不可逆转的衰败下去。 等等!主持皇泽院的人是谁?李伏威?他的义兄?是太子选择了李伏威,还是干脆是他向太子谏言的? 颜师古有些哆嗦了,“你你你和太子” 殷清风道“关起门来,自家人说自家话。太子的很多事情,甥男都参与了,包括帝国银行,包括军事学院。” “那那皇泽学堂” “既是甥男谏言的,以后学堂的费用也是甥男出的。” “呼~~~”“天哪~~~” 殷清风没有将裴氏和韦氏作为例子,倒不是怕颜氏生出什么兔死狐悲的情绪,而是他对那两族使出的招数根本不致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