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三百四十七章:意外之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意外之喜 (第2/3页)

己酝酿得差不多了,他顺势站起。

    他见李晋安竟然哭了。难道他刚才那么问,不是李世民的试探?

    李晋安见他红红的双眼,更是心疼。

    他拉着殷清风的双手说道“叔叔服侍太子近二十年,对太子的秉性熟悉得很。太子做事有时会像孩童一般暴躁易怒,但多数时,他还是宽以待人的。”

    哎~~~你说的没错,李世民的脾气的确就像个孩子。孩子是什么脾气?易怒易喜。

    李世民游览芙蓉园时,因为薛万均清理宫苑的闲杂人员不彻底,就把他扔进大牢里。结果,薛万均气愤难当忧愤而死。

    因为当初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侯君集和杜正伦,说他们有宰相之才。等侯君集和杜正伦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李世民就怀疑魏徵是侯君集一党的。

    不但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把他自己亲手写给魏徵的祭文碑给推到了。

    不管事后李世民如何的后悔,但事情已经做了,人也死了。

    他可不想落得像薛万均和魏徵那样的下场。穿越一回连妞儿都没上过就死了,他怕他的老祖宗们都能被气得再死一回,

    李晋安那边继续说道“从前,太穆皇后还在的时候,太子最听她的话了。成亲之后,对啊~~~好孩儿莫担心!”

    李晋安眼睛一亮,欢快的说道“若说这世上还有人能规劝得住太子的人,那就非太子妃莫属了!只要清风你向太子妃诉苦,她一定能劝得住太子的。

    自从你进献了那个养生术、太极拳还有那药膳之后,太子妃的身体日胜一日,她一定会帮清风去劝谏太子的!”

    殷清风又何尝不知道长孙氏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但是,若她和李世民的想法都一样呢?天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他苦笑道“试问叔叔,在太子妃的心中,是小侄重要还是太子重要?”

    “当然是太子了”李晋安的声音越说越小。

    殷清风又问道“若太子妃也认为小侄欲想取代李唐呢?”

    “这”

    李晋安不敢保证太子妃是什么想法。以他对她的了解,二郎虽然最能听从她的劝解,但同样,她也以二郎的一切为重。若她和二郎一同认为这孩子有谋反之心

    “这可如何是好啊~~~”他不禁悲从心中起。

    殷清风反抓住李晋安的手,“小侄也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无法证明自己是没有任何取代李唐江山的欲念。所以,小侄只能惶恐度日。

    别的少年在这个年岁,哪个像小侄这般除了义兄一家人外,连个友人都没有?别的少年在这个年岁,哪个不是纵马长安街豪饮胡肆中?唯有小侄像苦行僧人一般,除了在府里就是在东宫里

    可小侄不这般谨慎,安知太子会怎么想?”

    李晋安流着泪说道“好孩儿啊,你做的一切叔叔都看在眼里,如果连你也有谋反之心,这世上就没有可信的人了~~~”

    殷清风说道“小侄能得叔叔的信任,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可叔叔相信又有何用?小侄的性命总归是太子决定的。”

    李晋安苦着脸说道“你就没有任何取信之道?”

    “从前年进献马蹄掌之后,小侄就躲到城南去了。后来因为许敬宗威胁到小侄的性命,不得已才回到城里。

    后来,小侄想,若太子始终要猜测小侄在城南做了什么,还不如回到城里让他安心呢。于是小侄回来了。可,小侄已经做了太多的、足够让他猜疑的事情了。

    比如加盟、比如手中的财富、比如火药、比如成为教导中山王的夫子、比如与裴氏、韦氏以及那些武勋的交往”

    李晋安颤声道“可那些可那些你做的那些都是为了太子啊~~~”

    殷清风摇摇头,“不管小侄是作为大唐的子民,还是作为太子的郎子,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如果换做小侄去猜测,小侄会以为,或许这小子就是在邀名、就是在掩饰他那些邀名的行为呢?”

    “这”

    在二郎身边呆了近二十年,他知道二郎易信而又多疑的秉性。

    二郎很容易相信一个人,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儿怀疑某个人。一旦他对某人怀有恶感,就不会轻易释怀。

    太子妃呢?太子妃虽然睿智,但总归是以二郎为天。她可以劝诫二郎不要杀这孩子,可她不能让二郎不防备这孩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