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三百六十七章:分润钱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分润钱财 (第2/3页)

   就是全国指名的严父,各级行政长官也被百姓视为父母,所谓“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所以,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

    家是彼此沟通的。

    这种结构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它掩盖了阶级关系、等级关系,

    家国同构直接导致了家庭或家庭成员和国家子民品质的统一,这就是忠、孝同义,

    也即“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之说。

    忠的内容和孝一样都是对权力的绝对顺从,所不同的仅仅在于他们所顺从的对

    象不一样。

    《孝经》中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和孝就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也有了愚忠愚孝的说法。

    对宗法制度和族权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的殷清风,在听到殷闻礼让他做陈郡殷

    氏的家主,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到不可思议。

    宗法制度和族权的核心是嫡庶制,又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的仪礼制度在前,殷闻礼等人怎么就敢和他一样打破旧制度呢?

    仅仅因为破除嫡庶制能带来的好处?就不怕驾驭不了这种破坏后的新秩序?

    但是看他们的表情又不像是试探。若是他们觉得他胆大包天肆意妄论,完全可

    以利用族权将他干掉啊。

    当然,有着李世民的赐婚,他最多就是被撵出家族,杀他的头还是不敢的。

    也就是说,他们深思熟虑了?

    殷清风对于这个完全超出他想象的提议,快速思考着。

    “可否请令名叔父前来?”

    期待中的人同样一愣。

    殷闻礼看了一眼殷外臣后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令名叔父作为嫡长子,迟早是参与家族事务的。今日这次商议和决定,或许

    令名叔父没有资格发言,但让他来长长见识也不是坏事。”

    殷闻礼在殷嵓最开始提到废除嫡庶制时,心中是极度愤怒的。在他看来,这就

    是京兆堂那些人被裴氏收买了,要来破坏殷氏的安稳的。

    等到殷嵓又说到考核等事宜,他才冷静下来思考其中的利弊。

    即使他在后来认为以考核制代替嫡庶制是可行的,但他心里还是不痛快的。

    若是殷氏实行考核制,陈郡堂这边只有他这一支是受到影响,其他支房则是完

    全收益的。

    但他同样也清楚,若不是当初殷元主动搬离通化坊,殷氏家族也是殷元一言而

    定的,根本不会像现在这般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坐在一起商议。

    而他这所谓的嫡支,也是因为殷元的离开并成立京兆堂,才由庶支变为嫡支的。

    他这一支坐上族长的位置才几年,就又回到当初?他不但自己不甘心,也为自

    己的儿孙感到不甘心。

    可是,这个提议他又反对不了。

    不但叔父和其他叔伯兄弟同意了,就这提议的本身也是为了振兴家族的。更况

    且,提出这提议的人还是他们共同认定的未来的家主。

    若是他阻挠提议通过,等殷清风成为家主后,族内一样能通过提议。若是殷清

    风再记了仇,他这一支可能举步维艰了。

    现在殷清风提议他的长子列席,他当然高兴了。

    “你不是提议废除嫡庶制吗,怎么又因为令名是嫡长子就让他列席了?”

    殷外臣那沙哑的声音,让殷闻礼紧张了起来。

    儿子能参与今日的商讨,对儿子的未来有着非常大的益处。若是叔父反对的

    话,他也只能默许了。

    “回曾叔祖,无论嫡庶制是否会被废除,族中年轻子弟也是要培养的。

    以令名叔父的年纪也快要出仕了。

    若未来叔父能主政一方,除了治理民生外,更多是与各个家族交往。叔父通过

    对自身家族的了解,就能更好的与那些交往。”

    “既然如此,”殷外臣对殷闻礼说道“不若让几个已经成年的子弟都来参与

    吧,省得以后他们埋怨你偏爱。”

    殷闻礼很清楚他的叔父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过他自信他的长子更有才能,在中

    受益也会是最大的。

    “闻礼这就去吩咐。”

    殷清风站起身,“是清风虑事不周,就让风儿将功折罪吧。”

    等殷清风出去喊人,殷外臣对殷嵓说道“岩真呐,你有个好孙辈啊~~~”

    本就早已乐开怀的殷嵓笑呵呵的说道“这都是他自己的造化,我们这些做长

    辈的只是坐享其成罢了。”

    “坐享其成”殷外臣感慨的说道“难怪他要提议废除嫡庶制呢。

    三年前,他只是一个族内毫不惹眼的庶子。家族对他最大的照顾,就是保证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