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三百八十一章:再献谏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一章:再献谏言 (第2/3页)

汰,但学员们的数量却是可由叔叔控制的。

    费心费力教导两千人,不若尽心尽责的教导三百人甚至一百人。

    若是每年能向军中输入一百位最有才能的武将,十年就是一千人。而我大唐现今各级武将才多少人?”

    李世民点点头。

    现在军中的将领大多年富力强,再厮杀十年二十年的都没问题。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足够那些从学院中走出来的学员得到提升,并最终取代现在的将领。

    殷清风道“军事学院的成立,只不过是为培养军中将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机会。

    将领的才能,决定一场战斗胜败,更决定大唐的兴衰存亡。

    一个有才能的将领,要比一百个无能的将领更有用。

    所以,学院必要实行宽进严出的教学策略。

    所以,不能用大唐的国祚来换取对权贵们的荫封。”

    殷元有些担心的看着李世民。

    儿子说话太直接了啊。

    李世民沉默了少许,“你和李药师说过这个谏议了?”

    殷清风道“叔叔对学院的一切一言而决。今日叔叔未来,开学前侄儿也会向叔叔进言的。”

    李世民笑着对殷元说,“你这孩儿知进退,很好。”

    殷元心里一紧。

    这话听着是好话,但意味太深长了。

    “都是殿下指点得好。”

    李世民向殷元点点头,扭头对殷清风说道“关于你说的那个淘汰,有什么详尽的谏言?”

    殷清风道“我大唐军事学院的成立,为史上例。如何教学,如何兴盛,一切还要叔叔费心和博士们尽责共同探讨。

    侄儿有些粗略的想法,谨供叔叔参考。

    第一,明春的第一届学员暂由叔叔指定,再往后的两年内,想进入学院就要进行考试。

    考试的内容有叔叔和博士们指定。

    而从第四年开始,学员从学子选拔,并加大少年营的人数。

    第二,学员要每月考核一次,在下学期开学后,住宿条件按照成绩分为上、内、外三舍。

    成绩最好的住上舍,为两人一间,成绩中庸的住内舍四人一间,成绩最差住人一间的外舍。

    连续两次住外舍和连续四次住内舍的,淘汰。”

    他这个将宿舍分为三个等级的思路,来自于北宋王安石变法科目之一的三舍法。

    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

    外舍两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平民子弟需考试合格入学。

    若三舍法止于此的话,无非也就是现代的那种分快慢班教学而已。

    但王安石还规定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

    这在实质上,将太学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殷清风改正后提出的三舍法,只是学员们的荣辱感,加大淘汰机制而已。

    “除了三舍法外,还可以实行黜陟法。

    黜陟法是指,由叔叔不定期的指派官员,到学院检查学员们的成绩。

    若学员在检查中成绩优良,可提升至住舍等级相反则降一个等级。若住外舍的学员成绩低劣,直接淘汰。”

    这个思路来源与满清的六等黜陟法。

    清初定制,各省学政到任后的第一年巡回所属,对各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进行考试,是为岁试。

    按成绩分为六等黜陟。

    文理平通者列为一等,文理亦通者列为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为三等,文理有疵者列为四等,文理荒谬者列为五等,文理不通者列为六等。

    一二等与三等前列者有赏,四等以下有罚或黜革。自道光以后稍有放宽,仅列一二三等,列四等以下者极少。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

    当成立军事学院的消息传出后,那些能找到机会和他接近的百官还有皇亲国戚们,都向他表达了一个意思他们子弟要进入学院。

    按照每人有两个即将成年的子嗣来算,长安城里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近千人。那么,学院最少要招收两千人。

    看似正好符合学院能容纳的上限,但实际不然。

    像殷元这种只有一嫡子一庶子的人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