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三百九 十 章:夫妻夜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 十 章:夫妻夜语 (第1/3页)

    对殷清风来说,长孙笑就是他随手插下的柳条,活了,他乐享其成,枯萎了,激不起他心中一丝的波澜。他现在在思考殷良反馈回来的消息。

    殷良回来说,苏哥早就去西边了。最近的一封书信是从兰州传回来的,信里说他还要往更西的地界去。

    武德元年干掉了兰州的薛举,武德二年安兴贵和安修仁哥俩把武威的李轨送到长安砍头,至此,整个河西走廊成为了大唐的疆土。

    苏哥现在往西边跑,是想效仿裴矩再书写一部西域图记?

    隋朝统一南北后,准备经营西域,裴矩眼见朝廷对西域诸国

    了解不足,于是编写西域图记。

    他接着奉诏赴武威、张掖等地向诸国招安的机会,从西域商人的口中,搜集到了四十四国的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编辑成书,并绘有地图,献给了杨广。

    三年后,大业五年杨广亲征吐谷浑。借着吐谷浑被按倒在地摩擦的威名,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到张掖向杨广表示臣服。

    可惜,六年之后,隋朝陷入崩溃局面,步萨钵可汗又恢复了吐谷浑汗国。

    又十九年后,唐军积攒了一定的军力后,终于挥起屠刀砍向屡次犯边的吐谷浑。

    这一次虽然打疼了吐谷浑,但耙耳朵就是耙耳朵,竟然因为吐谷浑国主自缢、国主的儿子投降,就同意吐谷浑为唐朝的属国。

    耙耳朵怎么就不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

    这时的吐蕃人还没有崛起,只有羌族人在不停的作乱。若唐军彻底占据河湟地区,并建立牢固的防线,吐蕃又少给唐朝添多少麻烦?

    耙耳朵这个错误的决定,让吐谷浑故土成为了吐蕃的领地,然后吐蕃士兵在青海地区适应了从高原到平原的身体反应,像蚂蚁啃大象一样,吸食着唐朝的国力。

    耙耳朵这个决定,若只是这一点危害也就罢了。

    吐谷浑的国人星散后,一部分投靠了沙陀族。

    沙陀族算是西突厥的别部,在唐末迅速崛起于代北后,镇压黄巢起义、争霸中原左右唐室,并最终在五代建立了封建王朝后唐李克用后晋创建者石敬瑭,后汉创建者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死在沙陀族刀枪下的汉人有多少没人能统计清楚,但用一个“万里枯骨”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沙陀族、回鹘人,契丹人、吐蕃人生生的把大唐王朝灿烂的文明给打得稀巴烂!

    乾封二年,被李治任命为安集大使的苏哥,死在了援助与吐蕃人战斗的吐谷浑的前线。

    难道苏哥因为什么,而提前知道了自己的宿命?

    现在有小爷在,不但不会让你死在前线上,更不会让你默默无闻二十余年。

    但是,这哥们儿去兰州去武威去张掖,到底是干啥去了呢?

    长孙笑忍着强烈的欢喜和好奇心,回到了入苑坊里东北角的一座普通的二进小院里。

    看似是一座二进小院,但这小院位于长安城的东北角。它的背面和东面就是高高的城墙,不但阳光少,而且城头上巡逻和不是路过的兵卒并不友善。

    有些品行不端的兵卒知道这里住的都是贫苦人家,有时会半夜摸进去偷盗些财物,也时常的sao扰往来的妇人和小娘子,甚至在白日里,他们在城头上往下放水

    长孙笑从族中被撵出来之后,分得的钱财也只够他在这里安身。

    每次进出这里,他都发誓不管以什么代价都要离开这里。

    今天,誓言要实现了!

    最初,二进的小院只住着三个人男主人、女主人和女主人成亲时带来的侍女。他们的钱财,都不够购买一个做饭的厨娘,更不用说是守门的门子。

    他当初同意从家族搬出,除了想远离那些狠毒的族人外,还因为族人答应帮他谋取一个职位。

    他就是依仗着能与胡商打交道的职位,才慢慢开始积累财富的。

    现在,厨娘有了,门子有了,马车有了,车夫有了,原先的侍女也变成了妾室,更是购买了两个侍女回来伺候他们。

    但,这些还不够!还不够他回报家族给他带来的痛苦!

    本来,他可以再积攒一些钱财,就从这里搬出去。但他不甘心。他不想搬到城南,再和贫民住在一起。如果要搬,最少也是那些权贵们居住的坊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