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六章:不闻世家 (第1/3页)
望着殷清风清澈的目光,王度渐渐冷静下来。 在他为找到了家族再次崛起的契机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他忘记了,这个契机来自于眼前这个少年。 他感到羞愧,更感到惶恐。 以往,他以家族千年的传承而自傲、以往,他以家族治学治经为傲、以往,他以父祖兄弟的才学为傲,但,无论是他的祖辈还是他引以为傲的几兄弟,都说不出刚才那番话的。 刚才,他因这少年的话而恍惚,没有仔细辩查对与错,但让他心底生寒的是,这少年的心机。 这少年先以冷淡相对,然后步步击打他的心神,最后再说出如此惊人言论,彻底让他的心神失守。 这人确定还是一个少年吗? 尚幸,要不是他见其他世家不可为,要不是他想单独与皇室苟合,他今日也不会听到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他现在庆幸他找到了这少年。 他打探过其他家族在加盟会后,欢天喜地的离开了,欢天喜地的以为从李氏手里攫取了无数的钱财。他们根本不知道,在未来有着可以让他们家族覆灭的对,叫做新秩序,在等着他们。 而制定新秩序的人,一定包括这个少年人! 现在回想起来,他立刻醒悟了,为何这少年一直对他冷淡、为何言语那么狠毒、为何敢说出让王氏成为他的附庸原来,被普通庶民敬畏的世家,在他眼里只不要是一块小小的绊脚石,而已! 就在他为自己的推测而感到惶惶不安的时候,王度又想到了一件事。 世家以及他们占有人口和土地,是从前汉后期以来,困扰历代皇室最大的困扰。王莽改制,十年而亡。刘秀度田,不了了之。后汉皇室的羸弱和魏晋之后的纷乱,莫不与此有关。 现在科举出现了,从根本上打断了世家对人的掌控。哪怕没有殷清风说的官学,科举也必然要超过荫封制度成为选官主要的手段。 只从这一点来看,王氏就要积极参与进去。更何况,这人说的这些绝不会是全部,李氏还有更多的手段在等着那些世家。 想到这里,他肃然起身,恭敬的行礼道“殷侯之才,老朽万分敬仰。” 他现在心里对殷清风没有半点抗拒心里,甚至,他希望殷清风能再次开口,要王氏成为其附庸。 这个念头不荒诞! 他是皇孙的夫子! 虽然他理不清殷清风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但殷清风能左右李承乾却是无疑的! 他之前和其他家族的家主都忽略了一点殷清风不是傀儡!他若没有真才实学,李纲和陆德明等人不会不反对李世民这个任命的! 再加上刚才他对儒学的一番惊人见解,哪怕他以后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外戚头衔,都足够让他以儒学大名士的名头震动天下。 再加上他的财力 王氏在他面前没有任何自傲的根本 殷清风道“老先生想明白了吗?” 王度更恭敬了,“老朽回去将家族藏书列出详细,若有殷侯所需,老朽定然奉上。除此之外,王氏只选派少许子弟入仕,其余人等皆专心治经。” “能想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殷清风道“秦汉之前的儒学是在与其他学说争斗中脱颖而出的。同理,现今的儒学想要不再度衰落就要集众家之长。 若想增补儒学,就不要在乎是法家的还是墨家还是黄老之术的等等,只要对治国有益的都加进去。 而且,不要再分什么论语、孟子了,完全把以前的典籍和新增补的学说都糅合在一起。 比如说仁政。孟子大学中庸里有没有?如果有,都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单独的篇章。 关于农耕的放在一篇里讲述、关于律法的放在一篇里、关于营造的、关于武略的、关于水利的等等,都在这一部大的典籍里作为单独的篇章而存在。 老先生设想一下以后皇室的储君想要学习如何治国,只要领悟这一部典籍,该是如何的便利?而且,老先生等人也可以将这部典籍删减一些内容,贡天下人学习。” 王度浑身战栗不已。 这是要逆天啊这个想法逆天、这部典籍逆天、编撰这部典籍的人,也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