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铜_第四十六章 旌麾指向倚背嵬(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旌麾指向倚背嵬(二) (第3/4页)

作迟疑,但马上答道,“有所耳闻,是渤泥国的那些短毛怪人么?传闻中有大铁船的?”

    虽然他才回到马尼拉一年时间,但在贸易季节从婆罗洲零星贩来的产品已经让他啧啧称奇了。过去元老院的工业产品主要还是以奢侈品为主,像是水银镜和煤油灯他就在阿隆索总督的宅邸中见过不只一件。但从去年开始,一些小东西开始出现在这里的市面上,其价格之低廉制作之精良甚至对来自中国的商品也造成了不小冲击。

    用竹管包装二十支支一筒的缝衣针,不但钢口好,针身上下更是一点毛口也无,一套只要二分八厘银;

    装在瓷瓶里用蜡封口的‘味精’,任何菜肴只要加上一点便会奇鲜无比,一瓶五分银;

    五颜六色的透明糖果,不但色彩绚丽,形状讨喜,吃到嘴里也满是各种水果的滋味,每斤只要四分银,还给配了印制精美的油纸包装,价钱比白糖还要便宜,只比蜂蜜略贵;

    贴身靠背的椅子,比起大明的款式坐着更加舒服,却只要两钱银一把,同样的木料比之福建运来的太师椅便宜一半;

    远胜大明松江府出产,不知什么材料但却轻薄透气的袜子,每双给价五分银,比市面上最未常见的羊毛毡袜还要便宜三分,更是不及松江所产夹布袜的三成价钱;

    入手厚实满是线圈的‘毛巾’,擦起脸来柔顺温软,尤其特别吸水,比之光板一块的大手巾好不知道多少,却也只要三分银子一根,同样的价钱商人们自然有所取舍;

    还有不用火镰牵引,在土墙上轻轻一划就能点燃的火柴,每盒值银一分;

    澳洲的白纸以及用白纸印制的各种通俗书籍、账册更是本地商人们的最爱。

    若不去计算季风的影响,马尼拉市场上的澳洲货品几乎每月都在上新,就拿支仓常长自己来说,马尼拉的家中,澳蜡已经取代了本地蜡烛成为晚间照明的首选,一对五厘的价格比点火把都还便宜,直接就让本地的蜡烛匠人失去了生计,毕竟那些工匠无论如何也没法将自己的成本降到一两以内,有些个脑子好用的干脆就直接去了婆罗洲想要在澳洲人手下谋一份差事了。

    当然,除了这些加工产品之外,来自婆罗洲的精盐和白砂糖也同样充斥着马尼拉的市场,,白砂糖卖成了黑砂糖的价钱,精盐更是只要三文每斤,直接就让福建的私盐失去了市场,眼下除了没有见过真人之外,澳洲人的名声其实早已在吕宋传开。

    这些货物的价格和质量超出了陆奥使者的理解,但在今年的贸易季节结束之前却成为了与中国商品一般的紧俏货物堆满了马尼拉商人的货仓,只等着新西班牙的大帆船到来便又可以完成一次周而复始的环球之旅,只是今年这船似乎来得迟了些。

    而支仓常长的神色变化也显然没有逃过李思雅的观察。

    “正是,他们如今在属于大明南方的一处大岛上叫做三亚的港口屯田,那里多用的便是日本逃亡而去的切支丹,日本人在那里能够得到不错的待遇,不会因为信仰而被斩首或遭受火刑。而且他们愿意为送去的每个人支付身价,身价折算可以用钱,也可以用他们的澳洲货抵偿。”

    “澳洲人在大明种田?”支仓常长听闻过澳洲人善工行商的传闻,却没想到居然还会种地,这让他颇为意外。

    “是的,而且耶稣会的罗德里格斯神父(注:joao rues,陆若汉本名)和许多教士也都去了那里,听闻生活还算不错,当地的土人有许多已经皈依了天主,这位何经济便在耶稣会中负责此事。”

    支仓常长正眼望向何怡,何怡虽然不懂日语,但还是礼貌地点了点头。

    陆若汉在日本传教逾三十三年,他的名头支仓常长自然知道,等看了何怡转交给他的陆若汉所书日文书信,他心中的疑虑更是打消了大半。

    此时他才觉得若是真能促成此事,倒也如他所愿,既能救切支丹们出水火,又能帮助领内多上一笔收入,幕府那里也能敷衍过去,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毕竟当年离开了陆奥时,家主也没有放弃对北方领土的拓植,对北上川周边土地的开垦几乎就没有停过。能够增强自身实力又能结好天主教世界的事情相信主公必然愿意去做,但他却不会忙着表态。

    “此事倒也不是不能从长计议,只是我人尚在吕宋不得回返,就算答应了你们也不知何日能够成行。”

    “这个简单,虽然如今马尼拉与日本断了往来,但也还有其他办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