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_第三一九章 谁主浮沉(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一九章 谁主浮沉(中) (第2/2页)

宋已经病了,需要改革,不然会出大问题,但是庆历新政失败后,整个社会陷入迷茫和停顿,需要一个人来指明方向,王安石应运而生,自然势不可挡!

    前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准备,踌躇满志的向朝廷上《万言书》,积极倡言改革,并提出了完整的计划。虽然这份《万言书》官家留中不发,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为天下所周知。

    那些对国家现状不满、希望改革的朝野人士,全都被这份《万言书》吸引住了,那‘详尽可行’计划,让人不得不相信,他就是大宋改革的设计师,也是改革能成功的唯一人选。

    这种情绪渐渐酝酿,从去岁起,要求王安石回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连陈恪远在大理,都接到王韶等人,要他上书为王安石摇旗呐喊的书信。

    想不到这才一回京,章惇竟然又来做说,可见王安石的影响力,已经到了何等程度。

    “兜了半天圈子,你到底想说什么?”陈恪终于笑起来道:“推荐王公入朝?我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可没那个本事。”

    “先不要急着往外推。”章惇压低声音道:“听我把话说完。”

    陈恪点点头,便听章惇道:“其实,这次进京,我本不该找你,而是去找刘内翰的。”刘敞现在任翰林学士,他也是赵宗实的老师。

    “子厚……”陈恪微微皱眉道:“你已经牵扯这么深了么?”

    “做大事不惜身,认准了就要全力去做。”章惇却满不在乎道:“仲方,大宋朝未来的希望,在王介甫身上,毋庸置疑!”说着端起酒杯,略略激昂道:“介甫,担天下之圣贤也!但孤傲执拗、地位不高,急需能人佐助,方成大事。我愿肝脑涂地,辅佐他为大宋闯出一片新天地!”

    陈恪只好端起酒杯,与他共饮。

    “这是不是说,你答应帮这个忙了?”章惇目光炯炯道。

    “我若不答应,你便去找刘敞,然后到赵宗实门上求助么?”陈恪似笑非笑道。

    “不错。”章惇点头道:“这是我们本来的想法,但一来,你我是至交好友。二来,我心里不爽他们。三来,我认为,他们不会重视王公。所以自作主张,先来找你,看看你身后那位,有没有这个念头……和胆量。”

    “……”陈恪与赵宗绩的关系,已经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天下人早把他们视为一体。在章子厚这种聪明人面前掩饰,反而会疏远彼此的关系。但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尽管这似乎正是他和赵宗绩苦苦寻找的强援,但必须要把可能的后果想清楚了,才能给出答复。

    想到这,他坦诚的望着章惇,缓缓道:“我不能为他做什么决定,所以我需要问问他的意。”

    “我现在想知道,你的态度。”章惇就像一把宝剑,仅剑芒便刺得人生痛。

    “子厚,大宋朝已经陷入泥潭,确实不改不行。”陈恪轻轻点头道:“子厚,但不知,王介甫的革新之举,准备从何处入手?”

    章惇一喜,沉声道。“王介甫说,要中兴大宋江山,道只有一条:效法尧舜,行先王之道。”

    “何为‘先王之道’?”陈恪问道。

    “尧舜之道,至简不烦、至要不迁、至易不难。可概括为六个字:‘变法度,易风俗。’”章惇声如金石道。

    “变何法?易何俗?”陈恪追问道。

    “变朝廷过时无用之法,易朝廷因循苟且之俗。”章惇沉声道。

    “谈何容易?”陈恪轻叹一声。

    “事在人为!”章惇的声音越来越低,说出的话,却越来越大胆:“我们都认为,要想成功,须有明君贤臣,光有贤臣,若无明君,虽皋、夔、稷、契之贤,亦将一事无成!”顿一下,压低声音道:“故而,我此次前来,是斗胆为王公择君的!”

    “大宋朝只有一位君,那就是当今官家。”陈恪已经了然,这章惇没有说实话,他肯定早就跟王安石有瓜葛,而不是他所说的,只认识两个月而已。

    “当今官家因循守旧、怯懦无为,已非臣子献身之主。”章惇不屑道:“我们的目光,放在未来,放在下一任身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