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_第三三七章 失蹄唯退后(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三七章 失蹄唯退后(上) (第2/2页)

 用了八个月时间,沈括将陈恪拜托的事情办好,本想借着参加婚礼的当空交给他。谁知在上却因病耽误了几rì,等赶到京城时,婚礼已经结束五天了……这就是陈恪说,你让我久等了的原因。

    “好久不见,怎么生分了?”陈恪把臂将他让到书房道:“咱们里面说话。”

    两人在书房落座,周定坤在一旁陪坐。因为多了个人,而且长得非我族类,沈括有些不知该如何说起。

    “这位是我的好友周先生。”陈恪为他介绍道:“他的兄弟,就是周定乾。”

    “哦。”沈括和周定乾没少打交道,一下子明白了。既然那周定乾是陈恪的心腹,这周先生肯定也没问题了:“幸会幸会。”

    三人寒暄几句,陈恪便打破闷葫芦道:“存中兄在信里说,活字印刷已经大大改进,我找了个财主来,你跟他说说,到底有什么进步,要是能打动他,周兄就买下你的设计,在汴京开办活字印刷场!”

    说起活字印刷,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就诞生在这个时代。但任何一项发明,在问世之初,都可能要经历无人喝彩的局面。当陈恪问身边的人,知不知道有活字印刷术时,无一例外,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但陈恪清楚记得,毕昇就是这个时代的人,而且年纪很大了,应该已经发明出这项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所以他一直觉着,把活字印刷推广开来,自己责无旁贷。

    当他有了足够的力量时,便命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毕昇。然而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史书无考,只有沈括在几十年后写成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

    且沈括只描述说,毕昇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以还是等于没说,陈恪还是得大海捞针。

    不过他相信,既然是布衣,就不存在吃饱了撑的,纯属因为爱好而研究印刷术的情况。所以毕昇肯定是在印刷行业工作的。只有熟悉印刷技术的人,才会意识到雕版印刷术的缺点,从而试着去改进。

    只是宋朝文教大兴,全国每州每县都有印刷作坊,想要找到这个人,还是得大费周折。

    直到去年冬天,才在蕲州英山县,找到了这位生时籍籍无名、死后光耀千古的大发明家。可惜毕昇已经去世六年了……

    不过幸运的是,毕昇并没有将他的发明带到坟墓里,而是无私的传给了他的弟子王大山。

    于是陈恪派去的人,将王大山,并全部工具带到了东川城去。

    陈恪马上命他制作活字,王大山便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一枚枚泥活字便造好了。

    当时陈恪捧着这些泥活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的优越xìng,实在高出太多了,有了这小小玩意儿,他就能深刻影响宋朝人的想!

    但是试用的结果,却浇了他一头冷水。事实证明,活字印刷的质量不如雕版,泥活字又不能使用太多次,于效率上的改善也并不显著,成本降低也很少。

    见他反复吹嘘的神奇技术,就这么个效果,沈括苏颂等人都大为失望,陈恪却坚持道:“活字印刷肯定要比雕版印刷强,就算是泥活字,当印刷数量上去后,好处也会显现出来!”

    因为雕版印刷的缺点,实在太大了,一是,刻版费时费工费料,每一页都需要刻印一版,就算差一行字,也得重新刻板。所以刻板工人的数量和熟练程度,直接限制了出版业的发展。

    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一本论语的雕版就需要一屋子。一个印书社,能有几十本书的雕版,就算巨头了。

    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这三点活字印刷正好可以克服。

    至于活字印刷本身的问题,陈恪一点不cāo心,因为他有沈括和苏颂。这两位千古卓绝的科学家、发明家,可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而且他也有大体的改进——一个是高级的铅活字,一个是初级的木活字。从泥活字到这两种活字,理论上没有什么障碍,关键是看他们能不能把理论变成实际了。

    陈恪将铅活字的任务交给了守着铸造场的苏颂,木活字的任务,则交给了沈括……分隔……年前保证更新,要累死人了……求几张月票安慰一下。RQ

    (njx收藏(njxs)。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