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达根汉姆 (第2/2页)
买到香烟,只是一味感慨道“这福利院也就你小子懂我的胃口。” 兰亭眨眨眼,“浓烈味型的,我自然懂的。” 粗声一笑,诺安露出一丝意味深长,他张望一番低声说着,“前天以及今天,那人又来劝说院长,院长的语气有所松动。” 他重重拍拍兰亭的肩头“那人做什么的你多少也知道些流言,愿上帝保佑你吧!” 旋即,他也不再多语,“嘭”的一声关上了门。 门内,有男女暧昧声渐起。 门外,兰亭身体只是一阵冰凉,像是血液流动突兀的停滞一般。 半晌,他深深地看了门卫室一眼,长吸一口寒气,转身离去。 眼睛本来是有光的,却给不了别人任何光明。 狄更斯笔下的奥利弗,总是让兰亭不由自己的代入其中。同样以特维斯特为姓,自己可不就是现代版的雾都孤儿吗? 兰亭自嘲。 阁楼方寸之地,他静静躺在床上。 自打有记忆起,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悲伤的事情,都是以这座儿童福利院为中心点进行来回摆动。 亲情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兰亭不知道父母的去向,也不想知道,他们遗留下来的身份证明在他眼里还没有两英镑硬币来得温暖。 更别说与苏珊娜奶奶相比较了。 苏珊娜奶奶还在的时候,一块面包、一盒牛奶都没有奶奶的一句关怀更加能温暖兰亭的内心。 作为前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奶奶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少有包容自己的人。 1958年修订后的《儿童收养法》明文规定被收养人必须是满6周而未满18岁的未婚男女。 兰亭却可以在福利院中度过了十年悠悠岁月,说是孤儿,实质是苏珊奶奶真正的亲人,视如己出。不是苏珊奶奶不想收养,而是《儿童收养法》又有规定如果收养人提出收养的不止一人,则申请人必须是夫妇。 这对于后半辈子一直寡居的奶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难题。 因为奶奶早已经养育了一名孤儿。 总不能苛求苏珊奶奶六十高龄再婚?这是兰亭内心里头万万不愿意发生的。 十岁那年,随着苏珊奶奶病逝,生活中的美好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你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它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可无论你怎么在地面上蹦跶、呐喊、哭泣,风筝都不会再回来了。 四年间,兰亭被收养了五次,如果不是法律规定的“试收养”过程,恐怕兰亭连一丝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恩,兰亭反抗了,他不想寄生在陌生的家庭里面。 可,留下来的代价也是超乎想象的。 就是福利院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就是一位位童年记忆里的玩伴被一位位陌生人牵着离去。四个月前,苏珊奶奶收养的孤儿——依文,也被一位自称“苏珊奶奶远房亲戚”的女性带走,至今音信全无。 如果自己不是达根汉姆青训营u16梯队中的一员,恐怕也会在有朝一日被远房亲戚领走吧。 兰亭身体又是一阵发寒。 他心里有太多太多的疑问。 为什么这个世间把利益看得这么重要? 为什么要拿无辜孤儿当作利益筹码? 为什么所谓的家园是这么的黑暗? 人的欲望、人的贪念真的是永无止境的吗? 兰亭不知道,也没有想要知道的欲望。 因为从目前的处境看,他如果没有能力进行顽强斗争抵抗,恐怕迟早会沦为别人手中的玩物。 弱者,无人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