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盗之草亭画酒_第五十九章 三龙望月(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三龙望月(五) (第2/2页)

,他怕信使遗忘机密,又怕周文王不认识信使,耽误军务大事,就将自己珍爱的鱼竿折成数节,每节长短不一,各代表一件军机,令信使牢记,不得外传。信使几经周折回到朝中,周文王令左右将几节鱼竿合在一起,亲自检验,周文王辨认出是姜太公的心爱之物,亲率大军到事发地点,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后,姜太公拿着那几节使他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鱼竿,妙思如泉涌,他将鱼竿传信的办法加以改进,便发明了“阴符”。

    最初的“阴符”是竹制的,后又改用木片、铜片。其方法是:把竹节按需要截成不同的长度,临战前,有关人士秘密约定机密标志及内容,即用不同长度的竹节表示不同的内容。如三寸表示全线溃退,四寸表示兵败将亡,五寸表示清粮增兵,六寸表示坚守城池七表示阻击敌军八寸表示破敌得城九寸表示破阵擒将一尺表示克敌制胜。这种“阴符”前线由指挥将领掌握,后方由朝廷兵部掌握,专人传送。“阴符”上无文字,无图案,传“符”人不知“符”中含义,即使被俘,叛变投敌,敌人也难以破解“符”的内容。

    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阴符”逐渐被“阴书”代替了。所谓“阴书”,实际上是一种军事文书,传递的方法更秘密些。其方法是:先把所要传递的机密内容完完整整地写在一编竹简或木简上,然后将这篇竹简或木简拆开、打乱,分成三份,再派三名信使各传递一份到同一个目的地。“阴书”被送到目的地后,收件人再把三份“阴书”按顺序拼合起来,于是“阴书”的内容便一目了然。这种“阴书”保密性较好。因为即使某一信使被敌方抓获,“阴书”落入敌方手里,也得不到完整的情报。古人为了密上加密,还在“阴书”上用藏头诗、藏尾诗、回文诗、诗谜、哑谜、密写等多种巧妙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虽然这些人不知道近现代战争中有了摩斯密码、函数加密这些高科技加密,但所谓“阴书”,正是加密传递的雏形。

    ……

    长陵,

    尹晟麟接到刘得淏的“阴书”,眉头解锁,不解其意。

    此书有八个黑点,分四行两列,竖列的点是四个一组连接起来的,横向上只有二、三行相连,像“h”多一横,也像缺了胳膊的“井”字。

    “这是鬼画符?”

    “齐王殿下,我们盗王爷说了,这是给您传来的军机。”

    “我们以前没用过这种符啊?”

    “王爷说,如果殿下看不出,王富贵将军可以解。”

    王富贵拿过一看,边啃着鸡rou边说“这是二十八宿的井宿啊!”

    “二十八宿分九野,井宿于正西南。”尹晟麟说“他让我们往西南方向去。”

    “不可能吧?”王富贵说“贸城明明在我们的东南方向,我们去西南干什么?”

    “长陵西南是哪?”

    王富贵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怀口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