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侯爵_第八十二章 信王朱由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信王朱由检 (第4/4页)

之恩,年方二十二,就已经身居一品,怎么能不为陛下肝脑涂地,微臣惭愧,没有彻底消灭建奴于辽东,又如何敢轻易言功。”李沐说罢,还拼命的挤出几滴眼泪,看得天启不由得有些感慨。

    天启皇帝倒是真心的喜欢这个臣子,原因也很简单,很可能李沐是大明唯一一个知道这位皇帝有多么大的才能的人,天启皇帝年幼就不被父皇所喜,知识水平实在是拿不出手,那一手纯熟的木工活放在现在可能是炫耀的资本,而在那个年代,尤其是作为一位统领四万万子民的大明天子,不仅不是一份可以夸耀的资本,反而会招致大臣的弹劾和劝诫。

    工匠乃贱业,你一个皇帝,就算成为大明最好的工匠又能怎么样呢?难道以后在史书上留下一句,帝无大能,犹善木工?

    但是李沐却是真的经常为这位皇帝的机械才能所叹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教育,却对机械原理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度,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根本不受重视,闲来无事的时候,只有自己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加上天生的天赋使得天启皇帝非常善于组合一些精巧的器械。

    天启式火枪和天启大炮都必将成为改变历史的武器而被载入史册,但是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据说这位皇帝陛下还是嫌弃原先的火枪射击不够快,想搞出一点新东西来,他想着借助诸葛连弩的原理,把连弩的上弹原理搬到步枪上来,采用自动供弹的弹夹,能够实现火枪的连发,有的时候听到天启的设想,李沐都不禁暗自感叹,这要是世界上第一把半自动步枪,被皇帝搞出来了,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他。

    “爱卿此次南下江南,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海禁!”天启一语惊人,把李沐吓了一大跳。

    “海禁?”李沐想到,大明最大的争议政策,除了对外的绝对强硬之外,海禁当属不二之选,自从朱元璋禁海以来,大明的海禁政策几次变化,永乐年间海禁松弛,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之后海禁被重申,到了嘉靖年间,由于倭寇泛滥,东南各省苦不堪言,大明的海禁政策达到了最高的警戒状态。

    戚继光平灭倭患,之后,隆庆帝再次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关。

    万历年间海禁更加松弛,大量的白银顺着中外贸易流入中国,万历皇帝别的爱好没有,就是死要钱,这位皇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拼命的敛财,使得海上贸易迎来了一个小小的繁荣。

    很明显,面对着大明朝廷窘迫的财政状况,天启眼红了。

    李沐正愁怎么发展壮大袁可立留给他的那支登莱水师呢,这回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了,不是天启提醒他,李沐差点都忘了自己还是登莱水师总兵,兵部的批文也早就下了,可能兵部的官员也认为,你李侯爷都已经官居上柱国了,这小小的一支水师,应该难不倒你吧。

    有了水师,李沐心中不禁兴奋起来,这个时候大明的对外贸易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大明是生产结构完善的农业大国,几乎对外来商品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同时期的欧洲却处在大航海时代的关键时期,所有的贵族都以使用东方商品为荣,大明的商品只要能运达欧洲都会迅速被哄抢一空。

    据估算,从1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总数大约为三亿三千万两,大约相当于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思想的改变,资本的积累,都是李沐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最行之有效的武器,于是李大公子毫不犹豫的道:“陛下放心,微臣到了东南之后,敢不尽心为国谋福祉。”说完还遥遥举杯,露出一个我们都懂的表情。

    天启看到李沐这么上道,自然高兴不已,他一个皇帝,总不好意思张口对李沐说,朕穷疯了,你去给朕搞点银子来花花,况且海禁是不可违抗的祖制,作为老朱家的子孙,总不能堂而皇之的说要开放海禁。

    宴饮数个时辰,李沐喝得有点多了,在宫女的陪同下,走到了偏殿里正想方便一下,却耳边突然传来一个软糯的声音,让李沐一下子酒醒了一半。

    “柱国终于来了,奴家等得好辛苦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