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侯爵_第一百六十八章 杨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杨涟 (第4/4页)

块从衣服上撕扯下来的白布,布上用殷红的血迹,写着密密麻麻的血红色的字迹。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我今天就要死在这里了,我只是想要报答皇上的恩德,拼劲去告发伤害主上的仇人,我不会像张俭(东汉名士,因党锢之祸被朝廷通缉而流亡)那样逃亡,也不学杨震(东汉名臣,因为人正直被中常侍樊丰嫉恨,后被罢官,在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死)那样服毒自尽。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拷打严刑,贪赃枉法,杀人献媚,时有发生,我又不是铁石做的身体,只有一条命罢了,我此生仁义,今天死在诏狱里,很难说死得其所,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地方,自然也不会埋怨别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但我身为副宪大臣(即副都御史),曾经受先帝顾命,大节不亏,终于可以去面对先帝的在天之灵,面对祖宗和皇天后土而无愧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我哪怕尸骨不全,受蛆蚁啃食也心甘情愿,只愿国家强大稳固,圣上德行刚明,海内享太平,万家同安泰,这就是我全部的愿望,至死也没有任何改变。

    看着杨涟的血书,对着他无比坚定而认真的眼神,李沐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口一般,想吐,吐不出来,想吼,又张不开口。

    李沐拿起结果杨涟的血书,跪在地上,极为郑重的行了三跪大礼,像是和杨涟做最后的道别一般。

    在锦衣卫诏狱中六十多天,面色不改气力不虚的杨涟,第一次湿了眼眶,他自从第一次去锦州任职监军道,就和这个年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过境迁,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前程也越来越远大,不知不觉,已经是状元及第了。

    “云琪,不要为为师难过,还记得我在杭州和你说过的话吗?我不过是你鞘中的利剑,要为你的志向扫出一片晴空!”杨涟情到深处,也很是感慨的说道:“春闱结束,你也应该回东南了,临行前,为师还是只送你阳明公那八个字,你还记得否?”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然也。”

    拿着杨涟的血书,李沐失魂落魄的走出了锦衣卫衙门,迎着颇有些刺眼的春光,温暖的阳光下,李沐竟然感到一丝彻骨的寒意。

    杨涟以身为剑,向世间黑暗发起冲击,是决绝,是勇气,也是无奈。魏忠贤乃何人?中年入宫,市井无赖,大字不识,老朽之阉奴尔。

    然而他一介阉奴,竟然cao持国政,排除异己,贪污受贿,草菅人命,胡作非为。靠的是什么?是皇上的宠信,皇家的纵容!

    杨涟看到了,所以他决定用血谏轩辕,以自己的生命,唤醒正道所仅存的抗争意志。

    李沐怀揣着杨涟的血书,和衍圣公孔胤植一起,二人一言不发的回到了李沐的侯府,整整两日,粒米未进。他想救杨涟,一切都基于杨涟本身要有求生的意志,如果杨连自己都不想活,那救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沐枯坐书房,整日哀叹,心中痛惜,却又无可奈何,原来的李沐,道是中华有史千年,帝王将相,走马灯花,粉墨登场,来来去去。却不知可有一人,不为升官发财,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名垂千古。只为国家,为朝廷,为天下百姓,为九州苍生,出言死谏,振聋发聩,甘愿受刑,一心求死,却死而无憾,死不悔之所为?

    直至今日,李沐方才知道,只有一人,不计名望,不求财利,不怕刑加于身,不惧污名于野。托孤寄命,奠安社稷。痛陈jian邪于天下,感奋而不顾其身,只为国,为民,为朝野,为正道。那一句“不愿为杨震仰药,不屑为张俭逃亡,”便可尽书其志,且必流于后世而不朽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