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节 (第1/5页)
刘备虽然也有心占据徐州,但自己的话已经说出口,索性将这个高大的形像保持下去,于是坚决不肯答应, 陶谦沒有办法,只得说道:“那就请刘公先屯兵小沛,一应粮草军需,自有徐州供给,” 刘备对这样的安排倒沒有异议,慨然应允, 在率军前往小沛的路上,关羽不解地问道:“大哥,又不是我们强要他的徐州,这样的好机会,大哥为什么不答应呢,” 刘备面对关羽的疑问,只是微笑着摇头不语,策马向前飞奔而去, 就在陶谦相让徐州的时候,刘欣也率领大军离开伊阙关,來到颍川城,伊阙关有张任防守,刘欣自然不用担心,临行前,他只是再三叮嘱张任,如果有洛阳的百姓南下逃难,不要阻拦,一律放他们出关, 虽然刘欣在攻打颍川的时候沒有费一兵一卒,但是颍川先受黄巾之乱,又遭西凉兵的祸害,早已经残破不堪,就在刘欣北上的这几天,荆州的工程队已经全部被调了过來,正在抓紧抢修城池和道路,农民们也已经清楚了新的租税政策,热情空前高涨,纷纷來到田间地头,投入到紧张的劳作当中,颍川全境都是一片繁忙,就算连绵的春雨也沒有阻止各项工作的开展, 刘欣在颍川郡衙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带着陈宫、蒯越、黄忠、赵云、张辽、高顺等人重访郊外的颍川书院,一路之上,颍川的百姓看到荆州军从面前走过,都会发出阵阵欢呼, 这些百姓对荆州军非常欢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逃难去过襄阳,而颍川境内的最后一伙黄巾溃兵也是被荆州军消灭的,这几天,陆续有一些荆州军从南阳、南乡等地调了过來,帮助他们修补房屋,栽种庄稼,分发粮食,却连一口水都不肯喝他们的,这更增加了颍川百姓对荆州军的好感,当得知这批荆州军大多都是今年新征召的士兵时,许多颍川青壮百姓已经开始打听能不能加入荆州军的队伍了, 刘欣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转头对身边的文武说道:“你们看到沒有,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支持你,我们这些人虽然都身居高位,可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将老百姓放在心中,” 陈宫等人听了,都连连点头,默默地思考着刘欣说的话, 刘欣抬头看了看天,继续说道:“人啊,都要常怀敬畏之心,就算皇帝,也不应该为所欲为,有个道理,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朝廷好比是江面上的一艘大船,天下百姓就是那滔滔江水,既能够托起大船,也能够让大船倾覆,所以,我们要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 说到这里,刘欣不由想起一首诗來, 第196章趋炎附势 刘欣见身边的文武们正听得入神,便随口吟诵道:“郡衙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实刘欣肚子里记得的诗词十分有限,这首诗还是他在一个高官家的客厅里看到了,当时他已经撬开了保险柜,偷得一大包的珠宝名表,一出房间,便看到了客厅里挂着的这幅书法,当时他还饶有兴致地鉴定了一把,下了个赝品的结论,不过,诗的内容刘欣倒是记了下來,只是沒有留意这首诗的原作者是谁,现在剽窃过來,都不知道该向谁说对不起, 陈宫等人正竖起耳朵倾听刘欣大讲官民关系的重要性,他突然念出这样一首诗來,大家都沒有反应过來,不禁为之一呆, 蒯越将这首诗在心中默念了几遍,鼓掌赞道:“常听公与、伯喈他们称道主公文武全才,属下却是直到今日才有机会亲耳听到主公的佳作,细细品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能发人深省,果然不同凡响,” 高顺突然翻身拜倒在地,连连叩首,说道:“高某愚钝,放着明主在眼前,却一心要谋他就,实在可笑,如今高某已经鄱然醒悟,愿效犬马之劳,求明公收留,” 刘欣沒想到偷來一首诗,就让高顺心悦诚服,不由大喜,赶紧将高顺扶起,说道:“有将军相助,刘某如虎添翼,他日若能扫平天下jian邪,也是百姓之福啊,” 走不多时,已经到了颍川书院,刘欣抬眼望去,感慨万千,五年的时光,他创立的襄阳书院已经远近闻名,而颍川书院却似乎越发沒落了,那排低矮的围墙已经日渐斑驳,左边一扇木门上面也破了一个大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