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节 (第6/6页)
不用别人动手。自己就要互相践踏起來。看到阳平关就在眼前。李傕有些激动起來。但他并沒有昏了头脑。自己手下都是骑兵。又沒有攻城器械。强攻显然不太现实。还是按照贾诩的计策。劝降为上。于是转头吩咐道:“上前喊话。” 他的侄子李进闻言策马从队伍中飞驰而出。直奔关前一箭多地。高声喝道:“关里的人听着。我家将军奉太师严令。前來汉中剿匪。识时务的速速打开关门。否则待大军攻入阳平。鸡犬不留。” 孙策看着城下。将弓箭握在手中。哈哈大笑:“董卓算什么东西。一个窃国贼而已。早晚要取了他的狗头。你先吃我一箭。” 李进见孙策不肯投降也就罢了。还直呼董卓的名讳。张口便要大骂。却听“嗖”的一声。只觉得喉咙一凉。张大了嘴却说不出话來。在马上晃了两晃栽了下去。 李傕见李进被孙策一箭射死。心头大怒。转身下令攻城。于是。五万骑兵纷纷下马。各自准备攻城器械。那时候由于道路不畅。许多攻城器械并不是随军携带。而是就地取材。现场制作。道路两边山林密布。有的是枯藤老树。虽然云梯、井阑、冲车等大的器械急切之间不可能做好。但扎几架梯子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很快。西凉军们便分成两拨。一拨人弃了战马。扛着简易的木梯。呐喊着冲向城头。还有一拨人则骑马搭箭。在关前來回驰骋。想要凭借娴熟的弓马压制城头上的守军。 孙策见到敌军人多势众。却并不慌张。阳平关的城墙坚固高大。关前地域狭窄。大规模兵力无法展开。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孙策不等敌军冲到近前。便下令放箭。守军的强弓射程、力道都在西凉军之上。又是居高临下。转眼间便将西凉军射倒了一大片。 西凉军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人人精于骑射。攻城虽然不是他们所长。却有着悍不畏死的精神。虽然身边的同袍接连中箭倒下。但沒有一个西凉军的士兵退缩。几乎是踏着同伴的尸体。一步一步地靠近的城墙。 阳平关是汉中北边的门户。也是当年刘焉阻断与朝廷之间联系的重要关卡。关上不仅布有重兵。而且屯积了数量庞大的箭矢、滚木、擂石。唯一欠缺的只有粮草。粮草欠缺也是沒有办法的事。整个汉中的粮草就不充裕。百姓常常食不裹腹。所以五斗米教才得以在汉中一带盛行。但是粮草的问題却不在孙策的考虑之内。有富饶的荆州作后盾。不仅粮草。还有其他各种物资都将源源不断地运抵汉中。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他现在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守住阳平关。 孙策知道自己的兵力有限。还要防备张鲁的那些降卒。必须尽可能地减少伤亡。因此对于弓箭、木石的使用。几乎是不惜代价。而李傕最不在乎的就是人命。他指挥的大小战役。哪一次胜利不是人命堆出來的。面对城上如雨的矢石。李傕的命令只有一个。前赴后继地冲上去。 攻城大战从正午一直杀到太阳西斜。攻城的是骑兵。守城的也是骑兵。这恐怕是人类有战争史以后从來沒有出现过的奇特景象。经过半天的厮杀。城下的西凉军丢下了七八千具尸体。却仍然看不出有丝毫收兵的迹象。而守在阳平关上的刘欣军士兵也已经伤亡一千余人。剩下的人也由于不停在拉弓射箭。抛砸滚木、擂石。个个两臂酥麻。面带疲倦。却得不到丝毫的休息。 张彪看了眼城下如潮水般涌过來的西凉士兵。脸上的兴奋已经完全被担忧所取代。他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士兵还能坚持多久。因为所有人都沒有得到片刻的休息。又连射了两箭。张彪终于忍不住说道:“孙将军。让南城上的弟兄上吧。” 孙策在南城上留下了一千名士兵。那是为了防备关后的降卒造反。可以算是他手上唯一的一支后备力量。那确实是一支生力军。但是。孙策沉思了片刻。还是坚定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关后突然传來震天的喊声。一名士兵匆匆跑了过來。慌慌张张地说道:“将军。大事不好。降卒造反了。” 孙策心头一惊。真是怕什么來什么。这些降卒还真的造反了。但是孙策明白。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镇静。那些降卒手无寸铁。就是想要扎个梯子。也沒有砍伐树木的工具。赤手空拳想要爬上几丈高的城墙。简直是白日做梦。 这些降卒被赶到关后驻扎。睡在天寒地冻的荒野里。自然满腹怨言。开始还有数百名黑甲骑兵在那里巡逻警戒。可是到了中午。这些骑兵突然都撤回了城内。那里便沒了专人看管。有些胆大的降卒已经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剩下的也都开始不安份起來。渐渐关上又传來了厮杀之声。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带着向关上跑去。人都有盲从性。其他人也随之鼓噪起來。涌到关下。拚命地推搡着城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