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1节 (第1/5页)
向朗和贾诩互望了一眼。只见对方头上脸上全是灰尘。长袍上也沾满了泥浆。不由都笑了起來。 贾诩已经一躬到地:“属下凉州武威人贾诩拜见主公。” 向朗知道刘欣在部下面前向來不讲究这些虚礼。笑着说道:“回主公。属下与文和先生蒙主公相召。急于赶路。所以不曾坐车。只是乘马而來。沒想到关中之地。黄沙漫天。路上又趟过了几条小溪。便成了这番模样。叫主公见笑了。” 刘欣点点头。说道:“巨达。这就是我叫你亲自來关中的原因。你此次前來。不仅要重建长安、洛阳。还要恢复关中的生机。除了道路、沟渠、桥梁。被破坏的森林、草地也要修复。原有的田地暂时保留。但是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开垦荒地。要想方设法保持水土。长安作为大汉的都城。总不能老是这样笼罩在一片尘埃之中吧。” 向朗的脸色凝重起來。从刘欣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來。他是要将权力的中心从襄阳迁移到长安了。 襄阳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繁华已经远胜当年的洛阳。但是地理位置太过偏向南方。而现在的大汉王朝。经济、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仍然是以北方为中心的。而洛阳乃是四战之地。如果在太平盛世。那里确实是京城的不二之选。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长安被四座雄关拱卫其中。进可攻。退可守。对于志在天下的刘欣來说。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向朗作为工部尚书。又长期掌管研究院和各项工程的建设。对于地理环境自然要有相当的了解。他很快便相通了这里面的关键所在。拱手说道:“属下定然不负主公所托。半年之类。定然要造出一个新的关中來。” 其实他还沒有完全看透刘欣的目的。刘欣是要将中心迁移到长安來。他这样做并不只是着眼于争夺天下。而是考虑到今后整个国家的统治。刘欣看到向朗踌躇满志的样子。摆了摆手。说道:“巨达。不用这么着急。你要仔细勘察规划。我给你一年半的时间。到后年春天。我会将襄阳的大部分机构都迁入长安。到时候。书院、研究院、医学院都会迁到这里來。官员府邸也要重新修建。” 向朗脑海中浮现出刘欣勾画的蓝图。这才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当下呆不住了。欠身说道:“事不宜迟。属下这就亲往各处勘察地形。匡算土木费用。尽早开工。” 看到贾诩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刘欣朝左边招了招手。说道:“文和。坐到这里來。不要拘束。” 听到刘欣的招唤。贾诩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微微欠身。说道:“主公面前怎么有属下的座位。属下站着回话就好。” 贾诩原是凉州辖下的一介寒生。穷困潦倒之际投效李傕。谋了一个军中书吏的差事。平生出的第一条计谋。就是让李傕轻骑奔袭阳平关。这本是一着好棋。可惜千算万算。他都沒有算到荆州军的行动会如此迅速。抢在他们前面拿下了阳平关。以致李傕一败涂地。就从那一次起。他对荆州军开始正眼相看。于是便悄悄离开李傕军中。间道來到襄阳。 由于手头拮据。在襄阳的那些日子。贾诩靠着帮人代写书信为生。过得颇为艰难。后來听说了科举考试的消息。贾诩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前去一试。竟然高中状元。倒让他有些意外。与他同时被取中的十人已经派到各郡担任县令一职。独独他被调往了长安。贾诩便知道自己的机会來了。所以在刘欣面前始终谦恭有礼。想要给刘欣留下一个好印象。 刘欣看到他局促的模样。与自己记忆中的形象可有很大差别。不觉笑道:“文和。外面经常传说刘某残暴成性。好色如命。莫非你也听到了什么风声。惧怕刘某不成。” 贾诩慌忙说道:“主公是做大事的人。何必在乎那些小人的流言。再说了。哪个男儿不好色。属下若是有机会。也想着要多娶几房娇妻美妾呢。至于残暴。更是不值一提。战场之上本就是你死我活。怎可生妇人之仁。” 刘欣知道当时的大多数人持的正是贾诩这样的观点。自己对于这些观点虽然并不认同。却也不想和他们争论。于是淡淡一笑。说道:“你既然不惧怕于我。那就且请坐下。我有话要问你。” 贾诩知道如果再行推托就有些矫情了。即使如此。他也不肯大马金刀在坐在椅子。而是在椅子的一角小心翼翼地支起半个屁股。 刘欣看到他这副谨慎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文和。你本是西凉人氏。又在西凉军中多年。应该明白我请你到长安來的用意了吧。” 贾诩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