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警花闯三国_第1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节 (第3/5页)

不会答应。

    屋漏偏逢连夜雨。荆州军这尊“大神”还沒有送走。冀州的袁绍又派人带來了密信。袁绍在密信中说得很直接。他已经拥立刘表为帝。要求陶谦旗帜鲜明地站在他这一边。

    经过几年的混战。诸侯之间相互火并。如今势力最强大的便是刘欣、袁绍、曹cao这三家了。坐拥一州之地的陶谦现在也可以排上第四的位置。因此他选择站到哪一边也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但是这个决心。他却轻易下不了。

    刘欣这一方不要说了。张辽还沒有走。高顺又來了。整整两万人马正驻扎在徐州城外。更要命的是。徐州当地的老百姓似乎对这些荆州军还很欢迎。

    曹cao占着青、兖二州。与徐州直接接壤。也不是陶谦开罪得起的。更何况。曹cao拥立的是刘宏之子刘协。在那个看重正统的年代。曹cao一方显然在道义上更占据主动一些。

    尽管如此。对于陶谦來说。袁绍的密信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道理谁都懂。怎么可能同时有两个汉帝存在呢。陶谦敢肯定。袁、曹二人迟早要有一场大战。正因为如此。袁绍才格外看重徐州的选边站队。如果陶谦站在袁绍这一边。将对曹cao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令其腹背受敌。但是陶谦要是真的站在袁绍一边的话。曹cao很可能选择先对徐州下手。解除这个后患。再集中全力对付袁绍。

    陶谦也清楚。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中立。可是。袁绍在密信中的语气十分强硬。根本不给他以回旋的余地。如果他不拥立刘表的话。就将他当成朝廷的叛逆來对待。

    捏着这封密信。陶谦又犹豫起來。他突然就想弄清楚刘欣的态度。毕竟刘欣消灭了董卓以后。实力大增。应当在曹cao、袁绍之上。所以。刘欣站在哪一边就非常重要。将直接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有一点陶谦是清楚的。刘欣早就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不承认刘协皇帝的身份。再加上前段时间曹cao还曾经偷袭过襄阳。也就是说。刘欣与曹cao联合的可能性很小。反倒有可能与袁绍合作。但是。这世界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有时候最不可能的往往还就发生了。陶谦不敢单靠自己的判断就草草作出决策。他需要更加确切的消息。于是。糜竺又一次匆匆离开州牧府。赶往城外的荆州军大营。

    秋风凛凛。荆州军大营外的一片空地上。两万将士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除了旌旗烈烈作响和战马偶尔发出的一两声嘶鸣外。整个队伍鸦雀无声。不远处。刚刚忙完秋收。空闲下來的当地百姓三五成群地聚拢在一起。好奇地看着这支來自远方的军队。不时指指点点。

    其实。百姓们对这些军队并不陌生。就在前几天。这些军人们还曾经脱下衣甲。帮着他们一起收割地里的庄稼。那些年轻的面孔总是带着微微的笑意。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汗如雨下。却一个个不知疲倦。不叫一声累。百姓们与这些士兵混得熟了。那感觉就当他们是自家的兄弟子侄、自己的亲人一般。

    今天这支军队的情形与他们平时所看到的明显不同。士兵们的脸上沒有了往昔的笑容。多了几分肃穆和坚定。手里紧握着刀枪旗帜。在烈烈秋风中一动不动。好像一尊尊雕像。

    队伍的前面。五个年轻的士兵被脱去衣甲。一字排开跪倒在地。每个人的身后都站立着两名手持利刃的刀斧手。

    这五个士兵已经被临时囚禁一段时间了。张辽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们。不过。这次高顺从襄阳带來了刘欣的指示。其中就有关于如何处理这类事件的原则意见。

    刘欣的指示不仅解决了张辽的难題。而且令张辽很是佩服他的未卜先知。对他更加的死心塌地。其实。刘欣也是根据常理推断。纪律再怎么严明的军队。离乡日久。难免会心生倦怠而做出些不法之事。如偷盗、抢劫、jianyin等等。可能这些士兵天性并不坏。他们这样做只是想要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却会给受害人带來难言的痛苦。给荆州军无以挽回的影响。所以刘欣要未雨绸缪。沒想到居然帮张辽解决了难題。

    这五个士兵的情形并不相同。有两个是用强的。还有三个与这附近村子里的姑娘却是两情相悦。所以处理手段也就不尽相同。

    随着张辽的一声令下。刀斧手扬起手中的利刃。那两个**民女的士兵被当场斩首。血光迸起。头颅滚落一边。毕竟这些士兵跟了张辽两年。突然下令处死这两个士兵。张辽还是有些不忍。张辽挥了挥手。让士兵将两具尸体抬下去。安葬在营外。

    对于荆州军的士兵來说。死并不可怕。只是这两个士兵死得甚为不值。他们不是战死在疆场。而是触犯军律而死。算不得烈士。家属也不能够得到抚恤。就连他们自己的遗体也进不了襄阳的陵园。这才是最令其他士兵震摄的地方。

    另外三名士兵眼睁睁看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