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8节 (第5/5页)
的三万人马安排在徐州城里担任城防。而将原先驻守徐州城的士兵调出城外。离城十里扎下两座营寨。与徐州成犄角之势。刘备就想不明白了。这么好的机会。刘欣和袁绍这两个人怎么会都沒有动静呢。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想要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就离不开秘谍队伍。而维持秘谍的运转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刘备沒有那么多的钱财。在收集情报方面。他除了会派出去一些侦骑游哨以外。便沒有其他途径了。自然也就无从获悉刘欣与曹cao之间订立协议的事情了。 其实。就算沒有和曹cao订立这个互不侵犯的口头协议。刘欣也不会趁这个机会对曹cao用兵。这不仅是因为刘欣想利用这两年的时间休生养息。更因为他现在关注的重点已经放到了凉州边境上。 刘欣不会像后世的某个人那样。实行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能够让内部安宁下來固然好。可以集中力量一致对外。但是在刘欣看來。他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只能算着民族内部矛盾。以后完全有时间慢慢处理。而刘欣清楚。汉民族最大的威胁还是來自茫茫草原。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后來的鲜卑。再后來还有契丹、女真、蒙古。始终都是悬在汉民族头上的一把利剑。如果不能彻底解决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这把利剑何时便会掉落下來。 草原部落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精于骑射。而骑兵又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兵种。沒有之一。刘欣初到荆州的时候。由于缺少战马。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尽力研究以步兵对付骑兵的战法。设计出了如斩马剑、长刀阔斧、扎马钉这些还算有效的武器。但是。所有这些也只能用于被动防守。面对骑兵部队超强的机动性。也只有望而兴叹。所以。要想战胜草原部落。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骑兵來对付骑兵。 在河间的时候。刘欣就想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并且下大力气进行了马镫、马掌、马刀的研发产。只是苦于沒有足够的战马。到了襄阳。情况还是一样。费了几年功夫。才攒了不到三万匹战马。而且有许多劣马在里头。如今。在北伐董卓的战役中。单单缴获的战马就达十五六万匹。都是西凉一带的好马。这就使得扩建骑兵成为可能。 光有了好马还不行。还必须有好的骑士。这时候。刘欣在襄阳西郊设立的训练中心就体现出作用來了。过去。虽然缺少马匹。但是刘欣一刻也沒有放松骑射的训练。即使是普通的步兵。每年也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來练习骑射。所以。当取得足够的马匹时。刘欣很快便能组建起纯骑兵的第六军团。又将第一至第五军团的骑兵进行了多少不等的扩充。 如果有人以为刘欣一下子有了十多万匹上好的战马。就像个暴发户一样。敢于在这个并不适宜用兵的冬季对匈奴展开反击。那就大错特错了。刘欣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对匈奴用兵。并不是简简单单拍脑袋的决策。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正是初冬。虽然北方已经降了几次雪。但是刘欣可以肯定。这几场雪下得并不大。否则那些匈奴部落也不可能來袭扰凉州边境。既然匈奴骑兵可以在雪原上出沒。他的骑兵也一定可以做到。而且。刘欣一听说匈奴犯边。便立即做出反击的决定。正是因为他知道。往年到了春天。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就会大举犯边。他要在这个冬天对匈奴部落予以痛击。将他们打痛、打服、打怕。这样。到了明年春天。仍然敢于犯边的部落一定会少得多。凉州边境的百姓也就能够过上比较安宁的日子。也就更加方便他收拢凉州的人心。巩固他在凉州的统治。只要凉州稳定了。下一步重建西域都护府就要容易许多。 刘欣向來注意各方面情报的收集。对于草原上水文地理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即使沒有杨彪提供的向导。他也不会担心自己的骑兵会在大漠上迷失方向。虽然这些骑兵组建并沒有多长时间。但是马镫、马刀以及骑兵专用的护具和弓箭等等大量精良装备的应用。完全可以抵消匈奴人精于骑射的优势。 除了精良的装备。刘欣还十分重视骑兵战术的应用。在他所的记忆中。冷兵器时代对骑兵运用最成功的无过于成吉思汗所统率的蒙古骑兵了。刘欣如果不把蒙古骑兵的战术照搬过來。那就是真的沒天理了。这些骑兵组建以后。除了练习骑射。就是在练习这种远距离包抄迂回、分进合击的战术。 有了这几点。刘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何况。他这次出兵并不是与匈奴人的大部队进行决战。而是准备对一些匈奴部落的聚居营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向來只知道劫掠汉人的匈奴人绝对不会想到。满嘴仁义道德的汉人有一天也会來劫掠他们的部落。以有备算无备。刘欣自然有恃无恐。 南匈奴归附大汉以后。一直被朝廷安置在河套地区。多年來。南匈奴借助大汉的力量。多次击败北匈奴。接纳了大量北匈奴的降众。实力已经大增。但是。这样一來。也造成其部族成分日益复杂。内部不稳。难以控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