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节 (第1/5页)
正对着笮融这座商船的是一艘巨大的楼船。单单甲板上的部分就有四层高。船头和两侧各悬着磨盘一样的大石头。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又见那楼船桅杆之上。一个水手拿着一红一绿两面三角小旗。朝着这边上下挥舞。 笮融既震撼于楼船的雄壮。又对桅杆上水手的动作感到莫名其妙。转头问身边的商船水手道:“你可知道他在那里做什么。” 商船上的水手常年走南闯北。倒也见多识广。他抬头看了一眼。说道:“回大人。那是水军中常用的旗语。大江之上。风高浪急。战船之间通话不易。常以旗语來发号施令。传递信息。” 笮融“哦”了一声。又问道:“那你可知道他说些什么。” 那水手摇了摇头。说道:“小人只知道这是军中的旗语。却不明白这旗语的意思。” 原來。自从刘欣让糜竺在吴郡和江夏两地设立难民营以后。许多从徐州逃难出來的百姓得到消息。蜂拥而至。但是。从徐州到江夏需要经过袁术的辖地。那里盘查甚严。逃难的百姓们常常受到当地官吏的士兵们的欺凌。因此。大多数的百姓还是选择从广陵经长江直抵吴郡。 得知这个情况以后。糜竺特意找到甘宁。想请他安排水军负责接收这些逃难的百姓。江北已经不属于刘欣的控制范围了。突然派遣大批战船过去。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沒有刘欣的命令。甘宁自然不会同意调集水军战船去接送难民。但是。经不住糜竺的再三请求。甘宁还是挑选一些机灵的士兵。携带一些钱财來到江北。支付给沿江的商船、渔船。让他们承载逃难的百姓渡江。 因为北方逃难过來的百姓大多不通水性。为了以防万一。甘宁还调派了一批哨船在江面上四处巡逻。随时准备营救不惧落水的百姓。早此时候逃难來的百姓已经大都被接过长江。并且进行了妥善安置。后來听说曹军已经开始退兵。有些逃到半路上的百姓又转回了家乡。所以。最近从江北逃难过來的百姓越來越少了。 这段时间。那些商船、渔船帮着搭载逃难的百姓渡江。获利颇丰。往往运上一趟。就抵得上平时半个月的收入。虽然渡江的百姓日渐减少。但是这样的生意多少年才能等到一回。因此他们仍然大量聚集在江边。指望着有机会再做上几笔。结果这样一來。倒成全了笮融。他几乎沒费什么力气。便拘押到五百多艘船只。 由于渡江的百姓日渐减少。甘宁不仅减轻了巡逻的力度。而且将派往江北的水军士兵也撤回了许多。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放松了警戒。所以。当笮融的船队刚刚离开江北沒有多长时间。就被巡江的哨船发现。马上禀报于甘宁。甘宁听说足有数百艘船渡江而來。不敢怠慢。也调动近四十艘战船迎了上前。并且让水手们打出旗语。与來船进行沟通。因为每次有承载逃难百姓的船只从对岸过來。船上都会有派出去的水军士兵随行。既可以照顾这些不习水性的百姓。又可以及时方便与水军联系。以便更为妥当地收容这些百姓。 当发现自己这边打出去的旗语居然沒有任何回应。甘宁警觉起來。而且随着双方距离渐近。已经能够看到对面船上有顶盔贯甲的士兵身影。当即下令进入临战准备。 笮融正在猜测那名水手挥舞的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突然就听见对面传來一阵凄厉的号角声。再看时。对面那些大小战船。原先还空荡荡的甲板上突然一下子就冒出了无数弓弩手。一个个拈弓搭箭。箭簇上的寒芒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笮融不觉大惊。连声喊道:“不要放箭。我们是來投奔糜大人的。” 听到笮融的喊声。樊能也赶紧带着随行的士兵一齐大喊。这五百多艘船上。虽然也有万余士兵。但沒几个会水的。水军交战。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弓箭。这些來自彭城的士兵站在船上。一只手握着刀枪。一只手还必须扶住船舷。否则浪头一打。立刻就会摔倒。他们现在连盾牌都举不起來。更不要说弯弓射箭了。而对面都是专门打造的战船。船的四周都有箭垛。无须盾牌也可以阻拦敌船上射來的箭矢。如果打起來。不用交手。也知道谁胜谁负了。 好在如今已是冬季。江面上的风虽然大。刮的却是西北风。这一阵大喊。声音顺风飘扬开去。对面船上竟也听得清清楚楚。甘宁将手中大刀轻轻一举。做了个手势。爬在桅杆上的那个水手一直在注视着甘宁的动作。见状立刻挥动手中的小旗子。很快。又是一阵号角响起。战船上士兵们手中的弓箭缓缓放了下來。一艘快船从舰队中疾驶而去。直奔笮融所乘的那艘商船。 笮融知道那是对面舰队派出的信使。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浑身上下都已经被冷汗浸透了。确实。如果对方下令攻击的话。他现在一定已经葬身鱼腹了。 來船虽然是顶风而行。速度却是极快。转眼间便已经到了商船近前。不待商船上的水手放下跳板。只见來船上一个穿着皮甲的精壮汉子。抡起一根飞抓。“刷”的一声便搭在船舷边上。那汉子嘴里衔着钢刀。双手抓着绳索。便如猿猴一般。三两下就窜上了那艘商船。等商船上的士兵反应过來。來船上已经有五六名大汉。持着利刃通过那根飞抓攀了过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