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0节 (第3/5页)
都沒有算到刘欣的动作如此之快!袁术已是行将就木之人,咱们不如潜回庐江,伺机取回玉玺,也好过将那枚传国玉玺落入刘欣之手!” 简雍迟疑道:“属下有句不该讲的话,当初主公投奔袁术,又是进献玉玺,又是劝袁术称帝,传扬出去,于主公的名声已有大碍。如今返回庐江,且不说能否拿到玉玺,就算拿到玉玺,再转献给曹cao,此等作为,只怕也会为天下英雄所不耻。属下斗胆,请主公打消此念!” 汉时的人最重名声,尤其士族中人,只有成为名士,才有可能身居高位。一个人的名声若是坏了,做多少努力也很难扭转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一个人的名声若是好到极点,即使出身贫寒,也有可能被人请出來做官。刘备和简雍都是平民出身,刘备正是凭借着品德高尚的名声,一步步出人头地的。简雍就是担心刘备坏了名声,今后再无机会。 可是刘备自从失了徐州以后,已经被逼上了绝路。放眼天下,各方势力互相兼并,诸侯越來越少,袁术的灭亡也是旦夕间的事情,很快就会只剩下刘欣、曹cao、袁绍这三足鼎立了。如果再不折腾一下,他就只有一辈子织席贩履了。 刘备自然不甘心过这样的日子,他不容置疑地说道:“行大事不拘小节,当年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我刘备暂时被人误会一下又有何妨?再说了,我若是得了玉玺,也不会献与曹cao,而是要献与当今皇上,于名声又有何碍?” 听了这番话,简雍精神不觉为之一振。传国玉玺已经失落多时,如果刘备真能将玉玺献与刘协,或许可以挽回许多名声。而且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想出许多说词,推卸掉进献玉玺给袁术的责任。 简雍脸上的兴奋只是一闪而过,很快要担忧地说道:“传国玉玺乃是国之重宝,袁术一定会严加防范,再欲取回,只怕比登天还难。再说了,刘欣现在大兵压境,主公就算得到了玉玺,如何脱身也是个难題啊。” 刘备却一脸决然地说道:“如今也只有搏一把了,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f 第584章死得窝囊 因为进献传国玉玺和劝袁术称帝的事情迟早会传扬开來。只要一传扬开來。刘备的名声就臭了。他现在既沒有兵。又沒有钱。名声再臭了。也只有继续他织席贩履的生涯。潦倒一生了。到了这时候。刘备已经别无选择。无论他孤身往投曹cao还是袁绍。都难以谋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有可能被曹cao或者袁绍当场斩首。通过处死他來邀买人心。 简雍低头沉思片刻。确实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只得忐忑不安地随着刘备一起踏上了返回庐江的道路。 对于这一带的山路。刘备、简雍早就派人摸得透熟。再加上张郃无奈撤军。派往各处要道的人马也未就绪。竟然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回到庐江城中。 为了不激怒袁术。刘备当然不会告诉袁术。自己已经将那六万大军全部断送了。而是说自己挂念袁术的安危。这才星座赶回。大军随后便到。 刘备当然不用担心自己的谎言会被拆穿。现在到处都是刘欣的军队。那六万人受到阻拦。一时无法返回庐江也是情有可原。而且现在领军的是袁术信得过的将领桥蕤。就算那支军队出了什么问題。也是桥蕤的责任。 袁术知道刘备与刘欣之间本有旧仇。对于刘备的这番话非但不疑。反而对他更加信任。于是。刘备便和袁术一起出现在庐江城头上。 刘备初时还不太清楚袁术为什么弄了一个“臭哄哄”的少年來做挡箭牌。躲在后面听了一会。这才知道那个少年原來就是居巢侯刘浜。当年刘欣将“长子”过继给刘重的事情曾经传得沸沸扬扬。也令士族中人对刘欣的评价褒贬不一。早就开始关心天下大势的刘备自然也是听说过的。刘备突然就有了新的目标。传国玉玺固然珍贵。但是袁术将它藏在哪里却一时无法探听明白。倒是刘欣的长子刘浜就在眼前。 当年的秘密除了刘欣和刘重之外。就只有刘重的女儿女婿。也就是刘浜的生父生母知道。刘重已经于几年前病故。牵扯到封国的问題。他的女儿女婿也是不可能说出这个秘密的。至于刘欣。如果说出真相。他的皇亲身份就会惹人怀疑。他也只有继续保守这个秘密。至少在天下平定之前。他是不会说的。 这样一來。无论袁术还是刘备。都对刘浜是刘欣的长子这件事深信不疑。当初袁术将刘浜从居巢迁进庐江城的时候。并沒有想过要利用刘浜要挟刘欣。只是想将居巢的税收控制在手里。沒想到关键时刻。却是这个刘浜发挥了大作用。足以抵过千军万马。 刘备的心思比袁术复杂得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