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警花闯三国_第2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节 (第2/5页)

,还会唱歌呢。”

    刘备接过那只蝈蝈笼子,看了两眼,笑着说道:“浜儿,玩物丧志,你将來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可不能整天贪图玩乐。有时间要多读读书,长长学问。”

    “读书?”刘浜摸了摸脑袋,讪笑道,“我岁数太大了,进不了书院,还读什么书啊。”

    襄阳书院有规定,只有八岁以下的孩子才可以入学。刘浜本來就不是个好学的孩子,在居巢的时候他还沒到读书的年纪,被迁往庐江以后,袁术更不会安排人教他读书。到了襄阳,刘浜原本还担心“父母”会逼着他念书,哪知道书院还有这一条规定,正中了他的下怀,他如何肯去主动读书?

    刘欣却笑道:“不妨,先生也不只书院才有,今天先教你认认字,明天便为你请几个先生來。”

    刘浜的嘴嘟起老高,但刘备是他最亲近的人了,好不容易來看他一回,他也不能拂了刘备的美意。再说了,他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箩筐,不学一学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只得点头答应下來。

    整个一上午,刘备都在教刘浜认字。下午刘备又去求见了蔡邕。刘备求见蔡邕,并非是替刘浜说情,好让刘浜进书院读书,也不是为了向蔡邕借几名先生,而是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是刘欣任命的文学从事,归礼部管辖,理应向蔡邕报到。蔡邕是个实在人,根本沒有多想,还给他安排了几个下属。于是接下來的几天,刘备便忙碌开來,每天上午去常乐侯府教刘浜识字,下午便开始联络各地的闲散文人。

    自从中平初年张角起事以后,整个大汉天下便动荡不定,唯有荆州渐成一方净土。北方的许多文人为了躲避兵祸,也纷纷举家南迁,散居于荆襄一带。刘备所拜访的人当中,既有黄承彦、司马徽、庞德公这样稳士,也有祢衡、徐干、王粲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

    在刘备和刘浜的周围,到处都是沮授安排下的耳目,所以,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甚至他们说话时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记载得清清楚楚,要不了六个时辰,就会出现在沮授的案头。现在,这些情况又到了刘欣手上。虽然经过沮授分门别类的整理,但仍然写了十多页纸,过了好一阵功夫,刘欣才全部看完。

    合上书信,刘欣闭目沉思,这个刘备究竟想要做什么呢?历史上,黄承彦、司马徽等人就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许多著名的谋士,如徐庶、诸葛亮、庞统都是他们介绍给刘备的。但是现在,刘欣显然不用太过担心。

    徐庶已经在他手下做事了,而诸葛亮和庞统应该还只是个少年。再说了,黄承彦现在和刘欣也算得上是准亲家了,他总不会胳膊肘往外拐吧。至于司马徽和庞德公手上还有什么其他的人才,刘欣倒沒多少印象,即使有的话,想來也不会超过诸葛亮和庞统吧。

    还有一点,刘欣坚信,就算连黄承彦在内仍然像历史上那样看好刘备,但刘备身边不仅沒有一兵一卒,甚至连关、张、赵云都沒有了,就凭几个隐士和书生,他难以成事。

    刘备是他亲自任命的文学从事,和这些文人打交道也是他份内之事。难道刘备转了性,放弃了争夺天下的梦想,一门心思做起文学从事來了?刘欣不相信,这里面一定还有什么阴谋。想到这里,刘欣拿起纸笔,下了一道命令给沮授,让沮授看紧了黄承彦、司马徽他们,把他们平时和什么人交往,说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都要调查得一清二楚。

    这封回信刚刚写完,就有亲卫來报,说是北宫伯玉不认这个女儿了,要和北宫燕断绝父女关系!

    第618章走私粮食

    刘欣早就预料到北宫伯玉会因为今天的事牵怒于北宫燕,对她打骂责罚是免不了的,却沒有想到北宫伯玉会做得这样彻底,干脆不认这个女儿了,不由恼道:“居然胆敢连我的招呼都不听了,难道真想造反不成?”

    貂婵在一旁劝道:“老爷,不如把她留下吧。兰妮儿受了伤,恐怕还要将养些时日,奴家身边正缺个得用的人。”

    看到刘欣脸上神色犹豫,貂婵又说道:“老爷,其实北宫燕本性并不坏,她是受了柯木基的骗……”

    刘欣迟疑了一下,说道:“兰妮儿的伤她也难掊干系,这件事还是等兰妮儿醒來,问问她的意见吧。”

    能够安全地解救人质是最困难的事情,在刘欣眼中,兰妮儿今天立的功绝不亚于打赢了一场战争。刘欣对待兰妮儿的态度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不再将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奴婢,而是多了几分尊重,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刘欣想要征求一下兰妮儿的意见。而兰妮儿才刚刚睡下,她受了这么重的伤,恐怕一时半会也醒不过來,刘欣索性将原定下午出发的行程也向后推迟了一天。

    第二天清晨,兰妮儿终于醒了过來,听貂婵说了想要留下北宫燕的意思,她的眼中明显有些不乐意。但是在兰妮儿心目中,貂婵就是她的主子,主子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