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7节 (第3/5页)
大宛比较有影响力的将领。他们的坐骑是汗血宝马也不奇怪。只是在战利品中却沒有那几匹宝马的记载。第一时间更新也许已经死于乱军之中。或者被当成普通马匹处理。毕竟真正的伯乐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里。刘欣也不再为难延塞。摆了摆手。说道:“也罢。那你们就交五匹汗血宝马。再加五千匹普通汗血马。不过。我还另外有个条件。你回去以后告诉摩之提。让他提供最优质的葡萄种子和苜蓿种子。” 葡萄和苜蓿这两种作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传入中国。只是品质上还有所差别。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刘欣已经知道。大宛不同于康居、乌孙这几个以放牧为主的周边国家。他们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大宛却能够出产优良的马匹。最关键的就在于大宛有世界上最好的紫花苜蓿。这可是最优良的牧草。所以刘欣的真正目的其实不是美味的葡萄。而是苜蓿。 大汉和大宛的情形相似。百姓都是定居一地。也以农耕为主。但大宛可以出产良马。而大汉却不行。即使引进了來自草原的优良种马也不行。在刘欣看來。原因就出在牧草上。引进优质的牧草。不仅可以用來养马。还可以大量用來养牛、养羊。使牛羊rou可以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其实在后世。作物种子也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就像刘欣禁止种桑养蚕、培育茶树这方面的技术外传一样。都是需要严加保护的。当然在这个年代。除了刘欣。其他人也不可能去重视这些东西。延塞现在就很开心。他可不关心这些优良种子的流失。他只关心自己此行的使命终于圆满完成了。虽然五千匹普通汗血马的代价也不小。但能够避免一场必输无疑的战争。这样的代价还真算不了什么。 高兴之余。延塞也不忘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证。第一时间更新所有条件全部答应。而且每年向大汉进贡一百桶最好的葡萄酒。然后。延塞沒有作丝毫停留。立刻返回大宛。向摩之提报告自己此行的成果去了。毕竟这些条件他只是口头答应下來。最后拍板还需要得到摩之提和那些贵族们的认可。 接下來的两天。刘欣并沒有坐在疏勒城中傻延塞的回信。而是亲自带着黄忠和贾诩继续西行。实地察看了乌即城和乌孜别里、图鲁格尔特这两个山口的情况。第五军团是暂时要留驻西域的。而贾诩是刘欣内定的西域都护人选。因此刘欣沒有带上别人。却只带了黄忠和贾诩。 乌即城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出了玉门关无论是走南线还是北线。最终都会到达这里。将这里作为丝绸之路上商贸集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原是疏勒国偏西的一个小城。刘欣原來的计划是由疏勒国在此建设一座集市。也由疏勒国加以管理。但在刘欣实地察看以后。他改变了计划。 刘欣看得很清楚。如果这个商贸集散地得以建成。将成为整个西域最繁荣的地方。将來所带來的财富也无法估量的。既然有这样一地宝地。刘欣当然要牢牢抓在手上了。他当即提出來。乌即城更名为汉城。划归西域都护府直辖。今后集市建成以后的所有的税收当然也直接归西域都护府了。 现在的疏勒王拔古力根本就是刘欣扶植起來的傀儡。连他的女人都是刘欣赏赐的。对于刘欣的决定当然不敢有丝毫违拗。疏勒城中的那些贵族们。对这件事虽然多有不满。但几万汉军摆在那里可不是吃素。一个弄不好就会脑袋搬家。谁会这个时候去触刘欣的霉头啊。 相比于乌即城。葱岭上的那两个山口显得格外重要。出了乌孜别里山口继续往西就是大宛境内。如果通过图鲁格尔特山口往东北方向走的话。那里就是乌孙的地界了。这两个山口可以说是扼守着丝绸之路上的两座雄关。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万一有马匪在这里袭击商队。后果便不堪设想。刘欣原來就打算在这里修建两座要塞。看到这两个山口的现状以后心情更加迫切了。立刻下令拔古力组织民夫。 这两座要塞建成以后。不仅可以防止马匪作乱。对于保护整个西域以及巩固大汉在西域的存在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西域地广千里。要保持大汉在这里的军事存在就需要大量的骑兵。而缺少战马一直是大汉的软肋。即使控制了匈奴草原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題。如果建立要塞就不存在这么多问題了。只需要调集一支步兵驻守。就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很快。两支各三千人步兵队伍就被派往了这两处山口。在险要处扎下营寨。接着便大兴土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修建要塞的工作。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军事基地。要塞不仅要修建得异常坚固。诸如什么地方储粮、什么地方屯兵、什么地方有暗道之类都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绝对机密。整个修建过程当然不可能交给从疏勒征召的那些民夫。更不可能交给那些大宛俘虏们。而只能由汉军士兵们自己完成。 在先头部队控制住山口的第二天。两支各一万人的步兵也开进了山口。一场浩大的工程全面展开。征召过來的民夫也沒有闲着。他们负责将建筑要塞所用的材料运送到山底下。至于那些大宛俘虏则全部被调去修建乌即城。也就是现在的汉城了。 等到这三个地方全部布置好了。刘欣才真的放松下來。对贾诩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