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警花闯三国_第2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9节 (第3/5页)

只需要校尉來完成的工作,现在都由张飞、张郃这些大将亲自担任了。

    本來,刘欣作为这件事情的主角,沮授、田丰他们不仅不应该瞒着刘欣,反而应该及时向刘欣汇报事情的进展,并且以刘欣的意见为主导。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能这样做。

    五年前,董卓废刘辨立刘协的时候,刘欣曾经发表过一个声明,不承认刘协的皇帝身份。刘欣当初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预料到将來会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发生。

    刘欣不能够去挟持这个天子,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即使他挟持了刘协,他也只能尽全力保护刘协,而不能取而代之。所以,即使将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曹cao,也会是其他人,但绝对不可能是刘欣。所以刘欣要先发表一个这样的声明,告诉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你挟持的人在我眼里根本就不是天子,又怎么能够命令我呢?

    这个声明本來沒有什么不妥,但关键是在后面那句话待天下平定以后另立明君。当时发表这个声明的时候,刘欣还只占据了荆州这一片地方,采取的也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他加上这样一句话,也是为了避免成为其他诸侯的目标,好为荆州的发展争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但是,谁也沒有想到事情发展得这样快,短短五年时间,刘欣就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江山,甚至恢复了西域都护府,控制了匈奴草原,他已经到了非称帝不可的地步了。

    这时候,当初为了不引人注目而加上的那句话,就成了刘欣称帝的束缚。因为世人重信义,人无信则不立,如果刘欣贸然称帝的话,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守信诺。

    在这种情况下,沮授、田丰他们不得不站出來,摆出一副是他们逼着刘欣称帝的礀态,将不守信诺的“罪名”揽到自己的身上。

    面对刘欣的质询,张郃张口结舌,不知道是应该将实情告诉刘欣,还是继续隐瞒下去,左右为难。

    沮授也沒有想到张郃会如临大敌,亲自守在城门处,只得无奈地说道:“张将军,主公都已经知道了。”

    张郃这才拱手说道:“主公,非常时期,唯恐有宵小之徒趁机作乱,故而末将等人亲临城防,惊扰了主公,死罪。”

    刘欣猜到了张郃出现在这里的原因,面色缓和了一些,摆了摆手,说道:“走吧,随我到城楼上看看。”

    长安城本是大汉的故都,这一次修建又在原來的基础上扩大了许多,分为宫城、内城、外城三个部分。

    宫城是在旧皇宫的基础上修建的,只是宫墙建得高大坚固,堪比城墙,所以叫做宫城。按照刘欣一切从简的要求,皇宫建得并不奢华,有点类似襄阳的州牧府,只是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前面也多了专门议事的三座大殿。

    内城占地甚广,几乎抵得上一个襄阳城的范围。这里既是长安的中心,也是整个大汉王朝中枢所在地,六部和内阁衙门都设在内城,还有许多大臣的官邸也建在内城。

    而外城才是长安百姓生活的地方,各地的富绅们也只能在外城购地建房。外城的面积大约是内城和宫城之和的三倍,目前已经建造房屋的地方还不到三成,所以,从城头上望去,城里许多地方还是一片空旷。

    这也是沒办法的事。自从更始之乱以后,长安城便毁于战火,以后一直沒能恢复元气。董卓虽然也曾经将大汉的都城迁往长安,但这时候天下已经大乱,诸侯并不听命于朝廷,朝廷大臣们连俸禄都快发不出,更不要说建设长安城了。破败的城池,萧条的经济,再加上残暴的统治者,城市的人口能够维持住不下降就已经是奇迹了,增长是绝对不可能的。

    后來,刘欣击败了董卓,占据了司隶,并且确定以长安作为大汉王朝的都城。这时候,刘欣就默默下定决心,要让长安成为能够容纳数百万人口,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沒有之一。于是,刘欣开始了修建新长安的浩大工程。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工程,由于人手、资金和材料等方面的原因,拖了整整两年才三座城墙基本完工?

    无论内城9獬腔故枪城,都有大片空地沒有建成房屋。不过,这样一來,也为城市的未來发展留有了余地。

    长安城的建设理念绝对是超前的。

    主干道宽阔平坦,足够四辆马车并排通行,主干道的两边是高大的行道树,再外面各有一条青石铺就的步行便道,两棵行道树之间竖立着一根青铜旗杆。这根旗杆当然不是用來悬挂旗帜的,而是用來悬挂灯笼的,每天到夜幕降临,两侧青铜旗杆上的灯笼一齐点燃,可以将整条街道照得有如白昼,长安将成为史上最早装备路灯的城市。

    长安城还修建了完备的排水设施,四通八达的下水道组成了长安城庞大的地下设施,这些下水道都有一人多高,四周用花岗岩砌成,中间甚至可以通过一辆马车。即使下再大的雨,长安城也不会出现内涝。

    除了街道和排水系统,长安城还建设有专门的集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