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5节 (第3/5页)
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弓箭手作战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箭矢,为了不影响战斗力,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因此在内黄城中储存了大量的弓箭,甚至还建有专门生产弓箭的作坊,预备了大量制作弓箭的材料。而弓箭同样是守城的利器,城里的箭矢仿佛不要钱似的射出去,任谁在这样的情况下攻城,都难以讨得了好。 眼看着伤亡越来越大,而天亮以后,己方的实力又将完全暴露,关平忧心忡忡地说道:“父亲,这仗不能这样打了!” 这是关平第一次上战场,也是第一次直面生死。虽然在去年的武科考试中,关平也经历过殊死搏杀,但是与这种真正的战争场面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不过,经过这一夜血的洗礼,关平已经从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关羽皱眉问道:“那你说这仗该怎么打?” 事实上,关羽并不擅长攻城战,他在历史上的主要战绩也大多集中于野战或者两军对垒的时候。所以,面对爱子的质疑,关羽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虚心向他询问。 关平在训练基地的这段时间,跟在文聘后面学了很多东西,而文聘就是一个善于攻城守城的将领。 不过,在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除了拿人命去填以外,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所以关平考虑的不是攻城的方法,而是其他方面。 关平拱了拱手,说道:“回禀父亲,内黄是袁绍的屯粮重地,我们攻打这里的消息,想必袁绍很快就会知道,肯定会派来援兵,到时候我们难免腹背受敌。” 关羽摆了摆手,说道:“这些我都知道,捡重点的说!” 关平迟疑道:“这城一时半会恐怕打不下来,咱们的目的不过是断绝袁军的粮草,孩儿以为可以用火攻。” 关羽沉吟道:“城都进不去,如何用火攻?” 关平摘下腰间的硬弓,说道:“咱们的弓弩比袁军射得远,只要抵近城下,搭上火箭……” 关羽摇了摇头,说道:“屯粮重地,岂能没有防范。你知道他们的粮草堆在什么地方吗?就算知道了,你的火箭可以准确射到那里吗?就算射到了,你又怎能肯定粮草堆上有没有覆盖防火的用具?” 对于儿子这样不靠谱的想法,关羽并没有生气,只要他肯动脑筋,就是进步。 火攻的办法被关羽否决了,关平想了想,又指着内黄城,说道:“父亲请看,内黄城的北面是荡水、东面是清河,西面是黄泽。既然火攻不行,咱们可以改用水攻。” 关平的想法并不错,他们袭击内黄的目的并不是夺取这座城市,也不是抢夺城里的粮草,而是要破坏这些粮草。破坏粮草除了一把火烧个干干净净,还可以让粮草浸水,发霉腐烂,效果也是一样。 关羽沉声说道:“陛下三令五申,绝对不能伤害老百姓。两军对垒,杀死守城的民夫已属迫不得已,如果再决开河堤,令无辜百姓遭灾,你我父子的罪过就大了。” 关平看着不远处的内黄城,恨恨地说道:“那咱们就继续用人命往上填吗?” “不!咱们撤!”刚才还坚持继续强攻的关羽忽然就改了主意,挥了挥手,说道,“平儿,你刚才的话提醒了我少年医仙。只要断了袁军的粮道,再多的粮草堆在内黄城里同样没用!” 汉军动作很快,随着关羽一声令下,转眼间撤得无影无踪,比来得时候还要迅速。他们还带走了伤员,还带走了阵亡同袍的遗体。如果不是内黄城下散落的石块、箭矢、擂木以及斑斑血迹,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刚刚进行了一夜的激战。 蒋奇站在城头上,看着空荡荡的城下,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想要浑水摸鱼,没门!” 黎阳城的袁军大营中,正在展开一场辩论。邺城和内黄求援的急信都已经送到,前线的袁军将领的意见分成了两派。以高览、许攸为首的一方主张先解内黄之围。一是内黄离黎阳比较近,救援方便,二是内黄的粮草一旦有失,前线五十万袁军必将军心不稳。而以麹义、辛评为首的一方却主张先救邺城,理由很简单,那是大本营,不仅袁绍在那里,众人的家眷也在那里。 前线的统帅是颜良,他本就是一勇之夫,听了双方争论不休,一拍几案,大声说道:“大将军待颜某恩重如山,如今大将军遭遇敌袭,颜某又岂能坐视?不要再议了,颜某亲领十万铁骑往救邺城,尔等率步卒随后来助!” 这时,乌恒首领蹋顿起身说道:“我愿为将军前部!” 颜良也知道乌恒骑兵骁勇,抚掌说道:“好!那就请王爷领军先行,颜某随后便至!” 高览蹙眉道:“启禀将军,末将以为内黄亦不可不救。” 颜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既如此,分你三万兵马,往救内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