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回 清君侧入都大掠 遭兵变拥驾争归 (第3/4页)
没奈何将就了事。无非是不愿立赟。 越日入朝,百官统已在列,即由威取出表文,推冯道为首,自己与百官陆续署名,名已署毕,乃命内侍呈入。俄而得太后旨,召入冯道、郭威,允议立赟。命冯道代撰教令,择日往迎。冯道是个着名圆滑的人物,实是老jian巨滑。料得此次迎赟,非威本意。不如用言推诿,较为妥当;遂禀太后道:“迎立新主,须先酌定礼仪,就是教令亦须斟酌,俟臣与郭威出外商定,再行奏闻。”太后点首称是。道与威便即辞出,且行且语道:“郭侍中幕下多才,所有教令礼仪,请侍中酌定为是。”威笑道:“太师何必过谦。”道皱眉道:“我已老了,前日教令,太后命我起草,我搜索枯肠,勉成此令,今番却饶了我罢。”郭威道:“我是武夫,不通文墨,幕下亦无甚佳士,唯忆我出征河中,每见朝廷诏书,处分军事,均合机宜。当时问明朝使,说是翰林学士范质手笔,现未知他留住都中否?”道答言范质未曾归里,想总尚在都中,威喜道:“待我前去访求便是。”遂分途自行。 时已隆冬,风雪漫天,威冒雪前进,到处访问,方得范质住址。造门入见,相知恨晚。威即脱所服紫袍,披上质身,质当然拜谢。便由威邀他入朝,替太后代作教令。质谓前代故事,太上皇传言,例得称诰,皇太后称令,今是否仍遵古制?威答说道:“目下国家无主,凡事须凭太后裁断,不妨径称为诰。”质即应命,提笔作诰文,一挥立就。诰曰: 天未悔祸,丧乱弘多。嗣主幼冲,群凶蔽惑,构jian谋于造次,纵毒虿于斯须。将相大臣,连颈受戮,股肱良佐,无罪见屠,行路咨嗟,群情扼腕。我高祖之弘烈,将坠于地。赖大臣郭威等,激扬忠义,拯救颠危,除恶蔓以无遗,俾缀旒之不绝。宗祧事重,缵继才难,既闻将相之谋,复考蓍龟之兆,天人协赞,社稷是依。徐州节度使赟,禀上圣之资,抱中和之德,先皇视之如子,钟爱特深,固可以子育兆民,君临万国,宜令所司择日备法驾奉迎,即皇帝位。于戏!神器至重,天步方艰,致理保邦,不可以不敬,贻谋听政,不可以不勤,允执厥中,祇膺景命! 看官览这诰文,应知刘赟是知远养子,并非亲生。究竟他生父为谁?就是河东节度使刘崇,崇为知远弟,赟即知远侄儿,知远爱赟,引为己子。此次奉迎礼节,为汉家所未有,范质援古证今,仓皇讨论,即日撰定,威取示廷臣,大家同声赞美,莫易一词。当由威上奏太后,请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同赴徐州,迎赟入朝。太后便即批准,颁下诰令。 冯道得诰,又不免吃惊,沈思良久,竟往见郭威道:“我已年老,奈何还使往徐州。”威微笑道:“太师勋望,比众不同,此次出迎嗣君,若非太师作为领袖,何人胜任?”道应声道:“侍中此举,果出自真心么?”威怅然道:“太师休疑,天日在上,威无异心。”好似《西游记》中猪八戒,专会罚咒。道乃与王度、赵上交,出都南下。途次顾语二人道:“我生平不作谬语人,今却作谬语了。” 威既送道出都,复率群臣上禀太后,略言嗣皇到阙,尚须时日,请太后临朝听政。太后俞允,立颁诰命,想仍是翰林学士范质手笔。词云: 昨以jian邪构衅,乱我邦家,勋德效忠,翦除凶慝。俯从人欲,已立嗣君,宗社危而复安,纪纲坏而复振。皇帝法驾未至,庶事方殷。百辟上言,请予莅政,宜允舆议,权总万几,止于浃旬,即复明辟。此诰! 李太后既允听政,当然陟赏功臣,升王峻为枢密使兼右神武统军,袁帯为宣徽南院使,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步军都指挥使。唯三司事宜,权命陈州刺史李穀充任。 忽接到兖州奏牍,乃是节度使慕容彦超,拿住前飞龙使后匡赞,押送东都,因有此奏。郭威待匡赞解到,便令押送法司,与刘铢、李洪建两犯,一并审讯,定谳后刑。嗣经法司呈入谳案,谓后匡赞、刘铢、李洪建,已一并伏罪。匡赞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