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山下恩仇记_第324章 心里苦闷跟谁说 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4章 心里苦闷跟谁说 新 (第2/3页)

其是许连花的女儿赵惠芳。本来这些天来,赵惠芳很想去找宗华强,将心里的痛苦顷吐出来,可是她不想把自己心里的痛苦带给她心爱的男人,当然还有其中任何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她打开窗户,望着天空的繁星愣愣出神,想借助窗外的寒风将心里的憋闷以及不愉快的心情平息下来。

    赵惠芳不是羡慕宗华强的学历,自从她跟宗华强相识之后,她的心就时时刻刻跟宗华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形影不离。那时,大多数女孩子都巴望自己找个有钱、有权、有势、有学历的男人,可是她从来没那么想过。当时,宗华强这个大学生被分到她所在的小学任教时,很多教师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说些有其牌、无其名之类不好听的话来评头论足。记得宗华强刚到学校报到时,她也用过异样的目光看过宗华强,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之后,她从心里佩服宗华强的学问,尤其是他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他到小学任教的内幕。她曾多次想单独跟宗华强袒露心声,可是始终没有那个勇气。

    恰恰相反,宗华强对赵惠芳这种爱慕之情却一无所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本来,宗华强刚来到小学的时候,耷拉着灌了铅似的脑袋无精打采,见着人没有一丝笑容,可是自从跟赵惠芳相处以后判若两人。赵惠芳知道宗华强爱好文学,想在文学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来,是从心里支持他的。宗华强曾经对赵惠芳说过“一个学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要想在文学上做出成就来,平时就得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真实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生活,要不然的话,是很难写出好作品来的。”赵惠芳听了之后会心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因为当时她对文学实在是门外汉,怕说错了什么让对方笑话。

    ——赵惠芳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政治改革运动,父亲赵宝青这个在俄国留过学的大学生又不在她身边,父亲好学的气质也没有遗传给她。在她念书的那些年里,根本没正儿八经地上过课,几乎大部分时间是在农田里度过的。冬天,全班同学划分几个劳动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迎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到大地里捡粪——当时她是个小组长,干得挺起劲儿,结果捡得那些粪在来年种地的时候仍然在里那堆着,大田里根本没派上用场,因为这事还跟mama哭闹过几次,并且当着mama面质问道“我们捡的那些粪怎么没往庄稼地里弄呢,这是为什么呀?”得到的回答是“小孩伢子,管那么多事干什么,把自个儿的事管好就行啦!”mama这么一说,她还能说什么呢?春天,在农田大忙季节里,全班同学开始在田间地头上课,学习所谓的播种知识;夏天,当然到大田里锄草了,可是赵惠芳不明白,那些身强力壮的大姑娘小伙子们不来干活,整天练习毛笔字,张贴大字报,让他们这些小孩子来干活,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秋天,干瘪瘪的庄稼还得劳累他们这些学生们去秋收。就这样年复一年,学生时期的大部分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不过,后几年虽然好转了一些,回到了学习的轨道上,但是跟她谈论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那太难为她啦!

    幸好,赵惠芳生就一副好嗓子,并且还有些音乐细胞。自从给当年那些老革命和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以后,全家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里,领导为了照顾他们家的生活,给她还有她的弟弟赵铁安排了工作。作为一个长在农村的女孩子,转顺间变成了一名每月拿工资的工人,那种心情不亚于一个剧作家的作品搬上银幕那样心喜若狂。参加工作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不久,在单位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初露锋芒,颇受大家欢迎。恰在这个时候,师范学校音乐班招生,那时县里无论是中学还小学都缺音乐教师,大家都鼓励她报考。她报了名,经过考试通过了,于是走进了师范学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