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回 竖义旗大军集结 (第2/2页)
端和郁保四。 而剩下的兄弟则继续留守梁山,由扈三娘,扈成,张顺统领,曹正同参军事,其他兄弟共同协助。 这四人中,扈三娘自不必说,那是林冲的夫人,虽说是女流,但武艺高强再加上大嫂的身份,代管一下山寨之事,还是说得过去的。 而扈成是扈三娘的哥哥,也就是林冲的大舅哥,服众更不是问题。 而张顺就更不用说了,林冲的兄弟,梁山的老人,水军头领中除了李俊以外公认的第一人。 至于曹正,那是林冲的徒弟,更兼有急智,虽然位列五大军师最后一位,但是辅佐其他三人管理一下梁山,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虽然看似留守梁山将领的实力变弱了,但是却更让林冲放心,林冲不觉得任人唯亲有何不可,出征在外,守家之人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要最忠心的。 郓城方面,林冲调回关胜,樊瑞,并让关胜把郓城的两万大军带来一万八千人,只留下两千人归项充和李衮二人统领。 郓城与梁山的情况一样,暂时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战事,所以派两名兄弟领两千人把守足以。 如今的济州城,战将不算,只普通士兵全加起来就有近十四万人,这还不算刚刚招降的四万降军,若是全加起来总兵力达到了恐怖的十八万。 而且随着梁山开始招兵买马,不断有新人加入,总兵力节节上升,突破二十万只是时间的问题。 东京汴梁,皇宫,紫宸殿,早朝。 宋徽宗端坐于龙椅,精神奕奕。 昨晚徽宗悄悄出宫与新欢李师师欢娱一夜,无尽风流,因此神清气爽。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此时只见太尉宿元景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刚刚接到兖州和德州急报,言济州已被梁山贼寇攻破,两州太守正派人严密监视,至于后续事宜还请圣上定夺。” 徽宗听完大惊,那畅快的心情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即问道“朕记得不是派大军前去增援了吗?为何还会被贼寇攻破城池?” 徽宗当真是震惊了,若说因为自己没有派人去增援,这才导致济州被攻破也还有心可原。 但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明明已经派了大军,但还是未把济州保住,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难道朝廷的军队已经如此的不堪了吗? 宋徽宗第一次对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 “回陛下,援军确是已经派去,还斩杀了一员贼将,但是那贼寇不知何时将细作混入城中,晚间在城中四处放火,制造混乱,城外贼寇趁机攻城,这才导致济州失守。 派去救援的两员大将邓宗弼和辛从忠战死,太守张叔夜不知下落,不过恐怕也凶多吉少。” 宿太尉听到徽宗寻问,急忙组织了一下语言回道。 这宿元景与兵部侍关系亲厚,害怕徽宗怪罪,因此瞒去了辛从忠在路上便战死之事,只说他一同战死,故意做了混淆。 人嘴两张皮,怎说怎有理。 果然徽宗听完心情好了不少,然后说道“梁山贼寇已成心腹之患,必须尽早除之,不可再行放纵,诸卿有何良策?” 百官听闻全都低头不语,都在心中想道“办法,还哪有什么办法,先后都派了多少大军去征剿梁山了,不仅没有把梁山剿灭,反而每打一次都会让梁山壮大一次,这征剿大军都快变成送财童子了,这仗没法打了!” 蔡京见百官谁也没有说话,硬着头皮说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此时却不宜再发兵征讨!” 徽宗听完,眉头微皱,出声问道“太师何意,不发兵征讨难不成要让贼寇养成气候不成?” “回陛下,老臣不是此意,如今朝廷连番征战,士兵及钱粮损耗极大,国库日渐空虚,若此时再强行发兵,朝廷的负担将会更重。 况且那田虎还没有被剿灭,仍需要投入较多兵力物资,所以老臣才说先暂缓征讨梁山,等过了今冬,待田虎剿灭完毕,再调集大军,一股作气拿下梁山,收复济州,青州等地!” 蔡京知道宋徽宗好享乐,因此才用朝廷没钱来做借口。 果然徽宗听完沉吟起来,思考了一会出声说道“钱粮不足到是件头疼的事,可是若不继续讨伐梁山,那贼寇若再继续攻打其它地方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在蔡京说完刚才的话时,便已在心中考虑,所以听到徽宗问出,当即解释起来。 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