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铁匠和制器师 (第1/3页)
江南的冬天,不似北方般寒风刺骨。 但这种独属于江南的湿冷,却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尝尽了苦头,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需要靠出卖力气过活的寻常百姓。 李二刀是个铁匠。 年轻时,也曾有过自己的铺面,日子虽说不上富足,却也不难维持。 奈何二十年前,荆江溃坝,连他居住的村子在内,十几个村子,都成了汪洋,他的妻儿,也于那时,失了音信。 为了寻找妻儿,他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走到一个地方,钱花光了,就停下来,找个铁匠铺子做事,待盘缠存够,就又继续上路。 很多人劝他,别找了,这么多年过去,纵是那两人还健在,怕也早物是人非,倒不如趁着年轻,找个铁匠铺稳妥做事,待存够了钱,再娶个续弦。 他只是憨笑,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待盘缠存够,就会跟掌柜辞行。 今天,是李二刀准备出发的日子。 虽然,正直年节,鲜有人愿意在外奔波,但用他的话说,妻儿不在身边,漂在哪里,不是个漂呢? 临行前,李二刀特意到良医坊告辞,并带来了他自良医坊接的,最后一批订单,五十副螺纹蹄铁。 “孙嫂,夫人在么?” 李二刀一边说着,一边放下了挑在肩上的蹄铁,笑着跟正在门口粥棚里忙活的孙姓婆子,打了个招呼。 “唉,李师傅?” “这大过年的,你打扮成这样,是要去哪里啊?” 良医坊中马匹众多,对蹄铁的消耗,自然不是小数。 这孙姓婆子,常被派去铁匠铺订购蹄铁,一来二去,就跟这李二刀熟识了。 “我盘缠够了,准备今天出发。” 对自己的过往,李二刀从不避讳。 听姜姓婆子跟自己问起去处,只憨厚的笑了笑,就毫不遮掩的说了出来。 “蒙夫人妙手,我腿上的旧伤,今冬就发作了一回。” “眼见着,就准备走了,下回再来,也不知什么时候。” “这不,正赶着年节时候,铺子里没啥生意,我就偷着闲,捡了点儿边角废料,给小少爷做了几个玩物。” 李二刀是个老实人。 一不会昧掌柜材料,供自己使用,二不会撒谎夸大,把本不值钱的玩意儿,说得天花乱坠讨别人感激,但他手艺不差,连燕京也没几人会打造的螺纹蹄铁,也能只凭一个废蹄铁做样子,仿制的一模一样。 说罢,李二刀把手伸进了挂在肩上的搭子,从里面摸出了几个仔细打磨过的铁制小鸟儿,递到了姜姓婆子面前。 “这玩意儿,可真是精巧!” “李师傅稍等,我这就去禀告夫人!” 小镇很小。 若不是近些年,常有马贩子跑来采购马驹,许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一辈子,都未必会与外人打交道,更别说,见识这种精巧又不实用,只能用来哄小孩子的玩意儿。 孙姓婆子接了李二刀递来的铁制小鸟儿,眉开眼笑的跑进了院子。 近些日子,她家小少爷,总喜欢抓拿东西,可他年纪小,手没多少力气,往往刚把东西抓起来,就滑脱落地。 为此,家里的杯盘碗碟,补了一批又一批。 她家夫人大方,从不因为这事儿责备小少爷,瞧得她这个当下人的,都觉得心疼。 若是早有这么几个不怕摔的小玩意儿…… 见孙姓婆子进去禀报了,李二刀便索性在粥棚里坐了下来,跟掌灶的厨娘,要了一碗饺子。 他需要在天黑之前,赶到下一个镇子。 这,该是他在这镇子上,吃的最后一顿饺子了。 这饺子的味儿很好,总让他想起,许多年前,他妻儿尚在身边时,一家人围坐在桌边,一边吃晚饭,一边闲话家常时的温暖。 想到这里,李二刀的眼圈便红了。 他今年四十有三,二十年,说是半辈子,也不为过。 他不知道,他还能找多久。 或许,到某一天,他再也拿不动铁锤,再也没人愿意雇他,他就不得不停下了。 如果,真到了那天,他会回老家去,在老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