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三甲之才 (第2/3页)
给自己一些,招揽这位“贤者”的建议。 “你在燕京,也住了几年了,你可曾听说过,有平民出身的仕子,不接受权贵招揽的?” “高中不易,仕途多艰,寒窗多年终结硕果,若换了你,你会将自己的前程,如这般,视为儿戏?” 柳轻心稍稍沉默了一下。 少顷,柳眉微颦,把目光,落到了那四枚白子上。 “以我猜测,这四人,要么受人指点叮嘱,不得领权贵招揽,以谋梧桐高枝,要么,只是某个人,故意放出来,以吸引你注意的饵食。” 说到这里,柳轻心稍稍停顿了一下,伸手,拈起一枚白子,轻轻的,于那四枚白子的其中一枚边儿上,下了一步“小飞”。 “那四人,是不是有跟你说。” “他们来燕京,考取功名,只是为不辱恩师教诲,主要目的,是为寻找医术高明之人,为他们的师父治病?” 柳轻心的话,让翎钧瞬间僵愣原地。 诚如柳轻心所说,那四人,跟他说过同样的话,而且,一字不差! “如此说来,竟是我急于求成,中人别人的苦rou计?” 翎钧并不厌恶别人对他用计谋,只是,他现在中了的这计,远超了他对计谋的理解,让他对那用计之人,本能的心生了忌惮。 “可是,娘子,去年大考之时,咱们,还不曾遇上。” “那出此谋划的先生,难道是位,像清贤道长一样,能卜知未来的人?” 他年幼时,曾遭方士谗言所害,险些殒命于襁褓。 后来,他长于军营,见多了生离死别,便对这所谓玄学,更多了几分抵触。 若人命当真由天意注定,那为何,良善之人,多难得善报,反倒是那些极恶穷凶之人,往往能逃出生天? 他不服。 或者说,他打心底里,对“天意”这种东西,抱有抵触。 直到后来,他与清贤道长偶遇。 “或许,那人想见的,未必是你。” “亦或者,那人根本就没有,真正相见的人。” 柳轻心笑了。 这样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 可现如今,她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翎钧还一脸懵懂。 看来,他这“以史为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娘子。” 不懂就问。 就这一点而言,翎钧远比他的兄弟们,要谦虚讨喜的多。 “你可听说过姜尚?” 柳轻心抿了下唇瓣,对翎钧循循善诱。 “自然听过。” “姜太公,识武王于式微,助其灭商兴周的大能之人。” 翎钧是个好学的人,跟在他皇祖母,孝恪太后身边的那几年,在她老人家的指点下,恶补了许多史典兵法。 若无那几年勤奋,想必,也无他今日的险胜之局。 “那你可听说过,公孙鞅?” 柳轻心并不着急给翎钧答复。 她低眉浅笑,跟翎钧,又问起了一位历史英杰。 “听过。” “商鞅,推陈赋新,以变法,使弱秦,变成强秦,乃至最后,一统华夏的国之坚石。” 翎钧知道,柳轻心跟自己问这些,定有其目的,只是,她的目的是什么,他暂不可知。 “孔明呢?” 柳轻心继续发问。 就像翎钧希望,她能通过自己思考,掌握燕京形势一样,她也希望,翎钧能自己想明白,那人的真正意图。 “卧龙先生,何人不知!” “他可是巧斡旋,施妙计,助刘玄德据蜀地之险,三分天下的传奇!” 翎钧觉得,自己的心里,似乎有了那么一点儿感悟,只是,这感悟,到底是什么,他又说不出来。 “我的好娘子,你到底,想跟我说什么?” 与柳轻心对视半天,也没等到她跟自己说出答案,翎钧只得放下身段,讨好着跟她问询。 “你可曾想过,若当时,接走姜太公的不是周王,收留商鞅的不是秦王,招揽卧龙先生的,不是刘玄德,这天下,会是怎样?” 知翎钧对答案的渴望,已达到了忍无可忍程度,柳轻心只得放弃,继续逼他思考。 她笑着从自己面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