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4/5页)
个城区发展的需要。不过我还是想了解一下,松台区对于新城区的整体开发规模,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决心?” 当年的新城区扩展,真正的原因其实还在于松台区的财政窘迫,中海市考虑到松台区的整体发展以及今后大学城的设立,才驳回了申请。至于金融危机,不过是恰好给松台区政府的脸面上有了一个体面的说法罢了。韩易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但是却轻描淡写地略了过去,唯独突出了金融危机,这话让鲁海强心里听着舒坦。 鲁海强微笑着轻摇了一下头,说道:“韩总和金总想必也很清楚,金融危机过后,国家急需拉动内需来扩大国民生产总值,现在这形势发展,房地产业牵涉到土地、钢材、水泥、建材、化工等等相关行业,等到住宅建成之后,又会带动家电、装饰、家具、文化已经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一系列相关的行业,还能额外创造不少的就业机会,其对gdp的贡献不可忽略,由此可见,房地产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支柱产业,不过……怎么才能更好地领会国家的政策,从而更好得把政策引导和落到实处,是我们政府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松台区的新城镇开发牵涉到千家万户,容不得儿戏。所以,我才想在提出新城镇建设的想法之前,能够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象韩总和金总这样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宝贵。” 韩易一听鲁海强的一番话,心里也不禁暗自佩服。鲁海强主管城建多年,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果然吃得很透,也意识到房地产开发对地方财政和发展带来的好处。 从鲁海强的话中可以听出,对于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还是极其看好。这一点对于韩易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信号。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只要是有鲁海强这个主持政府工作的一把手能够表现出鲜明的态度来,下面的人就绝对不会找借口磨洋工,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百九十九章 化劣势为优势 鲁海强的态度已经够明显,对于他这样的位置,自然不能赤裸裸地轻易允诺什么。韩易也就不再卖什么关子,说道:“我觉得就目前松台区的情况来说,要实现城镇扩展,往南,有火车道、国道以及高速道,形成三条横堑把城区分割成了不完整的几块,因此再向南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韩易说到这里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看到鲁海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地聆听着,显然是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对于韩易的说法并没有觉得有如何新奇和过人之处。 不过鲁海强心里也清楚韩易所言并不会仅止于此,因此也没有出言打断韩易的话。 “往东,则要过小松河,东边靠近小松河是早几年松台区的发展重点,那个地方的城镇建设也是最好的,不过可惜的是,从小松河再过去几百米,就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所以,排除了南边和东边,那么松台区要扩展的话,剩下的方向就是西边和北边了。但是现在北区有大学城,大学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松台区最近几年以来少有的大项目大投资,就目前来说,松台区的一切政策都在向大学城倾斜,新城区的扩展也是一样,不能和大学城的建设起冲突。可以这么说,大学城在给松台带来崭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有可能会成为阻碍新城区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听韩易分析到这里的时候,鲁海强情不自禁地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对韩易的话表示认同。韩易的分析虽然都是非常简单的寥寥几句,不过以鲁海强对松台区的了解,可以说不必韩易详细讲解,自能分辨当中的优劣。 “这么说的话,那就只有是西区才是真正具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区域喽?”鲁海强不动声色地轻声说了一句,既象是提问又象是自言自语。然而,他的心里却还是不由泛出了一丝失望来。 鲁海强今天之所以请韩易和金大牙过来,是想听听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建设性的建议,可是没想到,几句话,还是回到了老路上。 早在政府会议上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和想法。要说西城区的开发,那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松台的西区,虽然是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发利用,然而,需要正视的是,横亘在其间的,却是有着整个松台区最多的旧民居。如果真要发展西区的话,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能把现在的中心城区和西区有效地结合。总不能说跨过西城的旧民居,然后直接在那边重新造一个新城,这样的话,将在新城区和现在的中心区之间,形成一个最大的城中村。 真要是执行这样的策略,除非是松台区政府有决心在新城区建设的同时能够同时拆迁改造西城区这一片数量惊人的旧民居。不然的话,不但是新城和现在的中心区将不能形成资源互补,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局面,两边还将形成独立的两块,这无论对于将来新区的成熟发展还是对于现有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没有任何的好处,最要命的是这中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