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节 (第1/3页)
襄王所仰仗,是出身和年纪,厚着脸皮自称一声嫡长,硬往自己身上安了个正统的名分,占着大义。 但若他如赵烺所建议,对兄弟大开杀戒,他的正统性和正义性统统便没了,他便失去了大义的名分。 世子所说的在理,但襄王此时的心中,其实实是恨不得将代王赵王都杀死,好别挡了他登大位的路。只世上有些事,可以想,甚至可以做,却绝不可以说。包括但不限于弑君、弑父、弑兄、杀弟、灭子等等。 赵烺的话戳中了襄王心底的阴暗念头,使得他面色变幻,一时没说出话来。倒叫世子站出来说话了。 孰料,四郎赵烺却道:“那是自然,我们襄王府怎可以做这等事。” 襄王和众人愕然。 赵烺道:“父王,代王所倚仗,是嫡出的身份,赵王所倚仗,是北疆的强兵。但他二人有宿怨,倘若使他二人互相动了刀兵,使代王失了大义,使赵王被牵制,父王觉得如何?” 襄王眯起眼睛:“你有何计?” 赵烺揖手躬身:“使人假扮北疆兵士,行刺代王,令二王相斗,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襄王原抱着很大的期望,孰料听了,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襄王的心腹幕僚叹气道:“四公子此计甚好,只想实行太难。咱们的人都是南方人,想扮北方人,特别是赵王的北疆兵士……仓促间,几不可能。” 南方人体型、相貌本就与北方人有差异,比这差异更大的是口音。一个口音露出去,便露了馅。这等离间计,若不露出些“正确”的口音,不给对方留下线索,又实现不了离间的目标。 若给出时间,长久准备,也不是做不到。只眼下如此迫在眉睫,就不太可行了。 这计策幕僚们不是没想过,只不具有可实行性,稍一考虑,便放弃了。故而襄王听赵烺献的原来是这一计,便不免失望。 不料赵烺并不窘迫,微微一笑,唤了声:“永平。” 便听到有一个低沉的男子声音应道:“在!” 众人循声望去,便看到一个着着王府武侍服色的年轻男子站了出来,单膝点地:“小人永平,参见王爷。” 这青年容貌英俊,也眼熟。他常跟在四郎赵烺身边,襄王和幕僚虽不知道他名姓,也知道是赵烺心腹的人。 只赵烺的癖好他们都知道,见这武侍生得英俊,众人一直误会他是赵烺的内宠。 只此时看他单膝点地,一手扶着腰后刀柄,一手五指张开撑着地。虽身体垂首前倾,那肩背腰身,却给人一种有力之感。 毫无媚态,又不像是内宠之流。 “这是儿臣身边的永平,他出身军伍,是北方人,是……”赵烺扭头道,“你跟父王说说,是哪来着?” 永平抬起头,道:“小人籍贯山东,在陕西临洮入行伍。小人不仅会山东话和陕西话,北方各地语言,小人都精通。” 他虽跪着,也看得出那腿长而有力,骨骼高大,的确是北方人的体格。 襄王看了他片刻,道:“你说两句听听。” 永平道:“小人籍贯山东,在陕西临洮入行伍。小人不仅会山东话和陕西话,北方各地语言,小人都精通。” 适才他用官话说,这一遍却改了,每说一段,便换一种口音,一整段话说完,已经换五种北方方言的口音了。 襄王与幕僚们对视了几眼。 永平又道:“这两日小人与赵王的兵士说过话,北疆口音,已经全掌握了。” 这一句,全用北疆口音说的。 赵王虽出生在京城,去北疆待得久了,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