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主宰_第2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7节 (第3/6页)

庞大,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就越发的庞大。德国的技术还有理念等等,为什么世界出名,就是因为国土面积小,不能放开了发展,被逼的憋得只能这样做。所以德国对国土的渴望是人所共知的。相同的情况,作用在华夏还有俄国两国之间,华夏加强了,就意味着俄国减弱了,这是俄国绝对不允许的。

    其次就是两国的历史关系,一旦有机会,华夏绝对不会让自己好过,这点上,俄国非常的明白。尤其是在1966年时间,俄国借助华夏困难的时机,通过各种手段,直接从华夏的东北掠夺了3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让两国隐隐的成为了不死不休的关系。让华夏放开了发展,那俄国不是在自己找死么!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国远东大片的领土,直接成为了俄国连接华夏与米国军事威胁的最好的障碍。在这片领土上,轻微的组织一下,就能够稳稳地阻止别人的觊觎。尤其是苏联解体后,俄国的地位一落千丈,这片广阔的远东领土,无疑成为了俄国的防护层。

    而最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愿意,在这片富裕的土地上,直接可以建立工业区,威慑华夏,让华夏不得不看自己的脸色行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只是没有想过,为了摆脱俄国的威慑,华夏拼了命的建设东北,现在战局开始,俄国就没有战国便宜。虽然俄国地处北方,但是依据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华夏的耐寒科技竟然整整的将俄国甩出了一条街。在这个寒冷的环境下战斗,加上华夏的超能力者的奇袭,俄国终于后力不济。而现在共青城成为了俄国威慑华夏最后的一颗钉子,无论是华夏还是俄国,都为此投入了巨量的精力。

    只是,在26号刚刚双方即将开始爆发战争的时候,一件意外让华夏被动了!在白令海峡的战斗,俄国竟然瞬间退缩开始防守;最重要的是米国很有默契的没有乘胜追击!

    而这样的情报,还是华夏自己的谍报人员传来的。这样的情况当然让华夏的人员开始骂娘,谁也没有想到,关键时刻自己的盟友竟然开始掉链子了!大家都看的明白,这米国果然是白眼狼。很明显,华夏一连串的胜利,让米国感受到了威胁;要是这个时候协助华夏继续牵制俄国远东大半的海军力量,让华夏一口吞了远东俄国的领土,这不是米国愿意看到的。华夏与俄国的远东直接连接,后续管理非常的方便;而米国就麻烦不少,这种情况下,既然自己得不到,那么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这就是米国的心思。

    还好的是,华夏提前的到了信息,这样的话就不用面对战争时刻的变故。只是米国的这一手,直接让华夏彻底的将米国排除了朋友的地位,仅仅是利益上的盟友而已。而且,华夏也决定了,不能让米国强大起来。

    第七一七章 交涉

    对于米国这样的作为,无论是作为愤怒地质问还是为了面子上的问题,华夏当然必须做出回应,最起码也应该只质问。

    只是面对华夏的质问,米国竟然理所当然的再说华夏是无理取闹。为什么?

    首先,你看现在是北方的寒冬世界了吧,你也知道,虽然现在海洋还没有结冰,但是大量的设备因为严冬环境,会发生各种故障,就算是军工设备都一样。其次就是士兵,在这样的寒冷的环境下,士兵都有些受不了了。毕竟,米国人的士兵,大部分是在温带长大的,你让这些士兵顶着严寒战斗,这不现实哟!现在很多人就已经反映寒冷环境,作战能力开始直线下降。为了减少损失,我们不得不撤退。还有就是俄国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大规模战斗的能力了,就算是给他们一个冬天的时间休养,能有多大的成就!并且那里放手严密,让我们这些战斗力下降的士兵去战斗,这不是有违我们以人为本的民主策略么。

    所以,综上所属,就算是我们没有撤退,在接下来的冬天,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为了节约,还是撤退比较合适,反正现在俄国在远东也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就算睡明天春天继续战斗也没有问题啊!

    好吧,面对米国的这样的无理取闹一般的解释,华夏还真的是没有办法,人家脸皮厚的堪比城墙,你能如何。还有,现在毕竟是盟友关系,还有就是华夏自己现在也是自顾不暇,当然也不能跨洋与米国为敌。

    不过既然你们现在北方的战争已经暂停了,那么说明你们现在也没有多少后勤物资了,华夏连招呼也没有打,就像当初米国直接放弃与俄国的交战一样,直接将支援的空间船只带走了。等到米国人得到消息,空间船只已经随着华夏的舰队离开了。

    这让米国直跳脚,不使用不会知道空间船只有多大的作用,就算是通过计算还有各种数据说明,但始终就没有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但是一旦使用了,米国就喜欢上了这种能够大载量运输的空间船只。原本需要动用几十条船只不间断运输的物资,竟然一条船一趟就搞定了!护卫方面更是减少到了极限。

    战争时候,那种后勤异常流畅的双手感觉,让每一个米国前线的军官笑逐颜开。而现在,华夏竟然不声不响的带走了,让米国人脸色非常的难看。只是与华夏一样,米国也有各种各样的困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